前不久,來安縣唐某、高某夫妻倆因家庭瑣事爆發沖突,唐某情緒失控對高某實施家暴。得知情況后,村里的“安姐”志愿者立即介入。拿著司法所出具的“家庭暴力告誡書”,接受鎮婦聯的耐心教育,唐某幡然悔悟。最終,夫妻二人重歸于好。
首先發現并介入這場家庭危機的,是當地的“安姐”志愿者。
“安姐”是誰?她們是2000多位“愛管別人‘家務事’”的巾幗志愿者。她們中不僅有各級婦聯工作人員,還包括女村干部、女律師、女法官,以及女民警、女心理咨詢師、女退休干部等。雖然職業不同,但她們圍繞婦女兒童維權、糾紛調解、幫扶援助、家風傳承等工作,切實為婦女兒童和家庭辦實事、辦好事,助力社會治理和鄉村振興。
記者從來安縣了解到,當地婦聯在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基礎上,積極順應婦女兒童的新期盼新需求,把破解婦女兒童維權難題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平安來安建設的重要內容、保障婦女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舉措,通過“安姐”話家安,促使千萬家庭的“小安”匯聚成社會和諧的“大安”,全力實現“來者皆安”。
“你是不是忘記給孩子撫養費了?”近日,新安鎮青龍社區“安姐”志愿者董付蕾聯系上轄區居民孫瑞(化名),提醒他要認真履行撫養義務。經過董付蕾的法律提醒和情感疏導,孫瑞很快將2000元撫養費轉給前妻。
一位位像董付蕾這樣的“安姐”,充分發揮女性心思細膩、親和力強、善于共情等獨特優勢,在婚姻家庭領域的風險隱患排查和矛盾糾紛處置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縣1181名各級婦聯執委將“安姐”的“根”扎進鄉村社區,729名黨員、律師、法官等巾幗志愿者進村入戶,開展婆媳矛盾、財產糾紛、家庭暴力調解等工作。
為充分發揮基層社會治理的強大合力,來安縣積極融合婦聯、政法、民政等各方力量,建陣地、強隊伍、樹品牌,積極探索“婦聯+”多元調解服務模式。
特別是構建“公安110第一時間出警-民政部門提供庇護-婦聯開展心理疏導-司法部門法律咨詢”的“一條龍”服務鏈,做實做細“婦聯+派出所、社區+婦女之家”維權模式。同時,與法院完善訴調對接機制,建立婦女、兒童、老人合議庭,開辟婚姻家庭糾紛調解“綠色通道”,推進信息聯通、風險聯判、問題聯治。
來安縣持續擦亮“安姐”巾幗維權志愿服務品牌。全縣三級“安姐”工作中心、站、點已擴容至157個,更好為居民提供家暴投訴維權、婚姻家庭調解、家庭關系調適等服務。連續3年舉辦女性“法律明白人”培訓班,組織190余名基層婦聯主席、執委參加,切實提高基層婦聯干部業務水平。
為構建多元化維權格局,來安縣構建縣、鄉、村三級多部門參與的社會化維權網絡。依托“安姐”工作陣地,聯合“愛心媽媽暖童心”“向日葵凈心靈”“普法到身邊”等志愿服務隊伍,為受害婦女兒童做好心理疏導、人身保護和法律援助等。組織249名“愛心媽媽”,每人結對幫扶1名以上困境兒童,堅持每月上門走訪和聯系關愛。
對于侵犯婦女兒童和家庭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來安縣堅持“零容忍、真亮劍”。各級婦聯通過群眾信訪、報警平臺、綜治臺賬、網格員等渠道,主動排查違法犯罪線索,及時報告至公安機關。社區民警融入“安姐”隊伍,探索公安干警、婦聯干部雙向聯動處置機制。落實12338婦女維權熱線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婦女兒童訴求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遍及全縣的2000多名“安姐”,重點關注兩地分居、家庭暴力、婚戀情感糾紛等對象,提高預測預警預防能力,努力做到早發現、早防范、早處置。近5年,全縣各級婦聯共排查出婚姻家庭矛盾糾紛481起,并全部成功處置,調處率100%。新安鎮西門社區“安姐”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室被評為省級“皖家平安”婚姻家庭糾紛調解示范室,“安姐”工作中心獲“全國文明實踐巾幗志愿陽光站”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