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省在省級層面開展智慧社區試點工作,截至目前,累計確認69家省級智慧社區建設試點單位。在這些智慧社區,“隨手拍”“碼上報”等方式讓群眾的訴求反映更加便捷高效;“互聯網+政務服務”向社區的延伸,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智慧社區正越來越多改變基層治理方式,改善人們的生活。智慧社區在發展中,也對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提出更多需求。
暢通民意渠道,讓矛盾糾紛在源頭化解
11月18日9點,黟縣網格化服務平臺宏潭鄉分中心接到信息:溪下村村民李某通過“黟家人”小程序上報與鄰居的房屋界址矛盾糾紛。接單后,調度員根據矛盾糾紛地點、等級和類別,精準調度宏潭鄉人民調解員成麗鳳。成麗鳳立即組織人員線下調解。當天12點24分,雙方達成協議,矛盾糾紛得到化解。這樣的矛盾化解速度得益于黟縣智慧社區建設。
2018年以來,黟縣開發“黟家人”小程序,打造了一個聯系服務群眾和游客的線上移動服務平臺。點開“黟家人”小程序,排在首位的就是“隨手拍”功能,緊隨其后的還有“矛盾化解”“訴求直達”“我的期盼”等選項。通過這些功能模塊,群眾和網格員可以及時反映身邊隱患、上傳矛盾糾紛、意見建議等各類問題。
“我們編制了9大項143小項的‘事件清單’,凡是屬于清單范圍內的事件都給予調度、處置。”黟縣綜治中心主任盧恒介紹,事件處理遵循“先分級再分類”原則,由相應級別調度員進行閉環管理。“盡最大努力讓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盧恒說,今年以來,平臺共接到事件10000余起,辦結率達到98%。
加大民呼我應、更好傾聽民聲、豐富社情民意渠道,安徽省不少試點地區通過開發“隨手拍”“碼上報”等功能,方便群眾隨時反映問題。霍山縣衡山鎮通過開發“智慧衡山”平臺,共受理群眾訴求5100余件,高效辦結4800余件,辦結率達93.33%;宿州市埇橋區北關街道北關社區依托“埇民通”智慧物業平臺,今年以來,成功處理1200余件業主報修和投訴,解決了多個小區治理難題。暢通民意的同時,群眾辦事也獲得更多便利。
方便群眾辦事,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對于黃山市屯溪區陽湖鎮柏山社區居民來說,通過智慧社區平臺不僅可以繳納物業費、停車費,還方便了他們參與社區事務。今年5月,柏山社區東方麗景花園小區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選出了新一屆業委會,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選舉線上投票率達到70%以上。新一屆業委會誕生后,東方麗景花園小區借助智慧社區平臺進行“酬金制”監管,全體業主監督,居民對物業服務質量的評價占據更多分量,物管品質明顯提升。
“這些步驟,都將在智慧社區平臺完成。”柏山社區黨委副書記戴春光表示。2021年,柏山社區成為屯溪區第一批智慧社區先行試點,自此,“慧力生活平臺”成了社區居民的移動辦事大廳。在“慧力生活平臺”微信公眾號上,戶籍辦理、就業創業、交通出行、醫療衛生……從“個人辦事”到“法人辦事”,主題多樣、場景豐富,實現了政務服務向指尖的延伸。
記者從黃山市委社會工作部獲悉,黃山市66個社區中,34個社區已開展智慧社區試點建設,有效為社區服務賦能、為社區工作者減負。“我們將進一步拓展智慧社區服務平臺的功能,如增加在線醫療咨詢、遠程教育培訓、文化娛樂等服務,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黃山市委社會工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智慧社區的應用場景也覆蓋到了居家養老領域。在合肥市包河區,697位老人享受到了來自智慧社區的安全保障。“我們開發了獨居老人安全守護功能,一方面根據老人歷史日用電量數據分析,捕捉異常情況。另一方面根據老人生活習慣,在老人家中入戶門、冰箱門或衛生間門安裝門磁設備,對老人開關門數據進行分析,出現異常情況自動警報。”合肥市包河區委社會工作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加強居家養老風險預警,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
突破信息孤島,讓智慧平臺治理更精細
智慧社區硬件配套后,如何實現更精細化的治理與服務提上日程。滁州市瑯琊區滁陽社區借助“智治”手段,不斷豐富和拓展應用場景,實現社區治理精細化、服務群眾精準化。“我們開發了數字社區一張圖、社區數據等11個應用模塊。數字人口庫錄入人口信息1.5萬余條,實現系統自動抓取轄區高齡老人、獨居老人、困境兒童、殘疾人、低保戶、黨員及退役軍人等身份標簽。”滁陽社區黨總支書記汪濤介紹,智慧平臺為開展精準幫扶及民意征集活動提供數據基礎。
不僅如此,滁陽社區還將12345市長熱線的訴求辦理與智慧平臺銜接,將原先的市、區、街道、社區的逐級轉辦流程轉化為群眾“點單”、社區“接單”直接受理模式,各類事項平均辦理時間縮短了1.4天。與此同時,滁陽社區注重深挖智慧社區平臺的數據資源效力,每2周對平臺反映的問題匯總分析,哪個小區投訴多、哪個方面矛盾多一目了然,可以迅速集中力量解決。
社區“智”理精細化,除了借助數據開展更精細的治理,還應當更精準地貼近群眾的需求。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不少社區智慧平臺在便民服務方面的精準開展仍受制于數據壁壘,即跨部門數據共享不充分問題。為此,在前不久召開的安徽省智慧社區建設現場學習培訓會上,安徽省委社會工作部有關負責人提出,推進多網再融合,整合不同層級、不同部門之間數據平臺,實現跨部門、跨行業的系統平臺數據對接。
如何讓智慧社區治理更精細?安徽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講師、博士后李鵬飛認為,首先要打通各個政府職能部門的數據壁壘,突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平臺共建共享。其次是實現功能集聚,促進各部門職能的“條條”落實到智慧社區這一“塊塊”中去,最大限度拓展智慧社區平臺的服務功能,讓智慧社區更有用、更好用。(記者 劉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