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滿腔熱情獻給民族地區鄉村教育,是我不變的信仰。”這句話,不僅是全椒縣管壩民族學校校長許朝斌的初心告白,更是他三十余年教學生涯的真實寫照。他用愛育心、以嚴立品,溫暖了每一個渴望成長的心靈;他充滿智慧,把民族團結教育根植于日常教學中,呵護團結之花綻放。
走進許朝斌的課堂,使人感受到的,是輕松快樂的有益互動,是師生之間的互相尊重,是對思考探索的鼓勵包容。在有限的45分鐘內,他用生動的案例、親切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
教育是國之根本,而課堂則是傳授知識、啟迪智慧的主陣地。在教學一線,許朝斌以愛崗敬業、業務精湛著稱,他身為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始終堅持自我革新,每一堂課都精心準備,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方法、新路徑。他推動分層教學,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個性化教學目標,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節奏中進步成長。也正因如此,他的課堂總是成為學生們最向往的地方。
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和不懈追求讓許朝斌獲得諸多榮譽,他多次在賽課活動中獲獎,同時還被評為縣“骨干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
在許朝斌老師的教育理念中,“愛”與“嚴”是并重的,他堅持以“愛”創造育人情境,以“嚴”塑造學生良好品格,給予懵懂的學生引導和幫助,讓他們有勇氣有信心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
面對學生,他總是以一顆慈愛之心去關懷、去理解、去引導。尤其是對于那些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困難的學生,他更是傾注了更多的心血。一年秋季,一名轉校生來到許朝斌的班級。“當時有特殊原因,家長對孩子適應環境、好好學習都不太有信心了。但是我想,每個孩子都有潛力,找到矛盾發生的原因,總能喚起希望。”許朝斌回憶說。之后一年多時間,他傾注大量精力時刻關注、關心、關懷這名學生,漸漸地改變了學生的心理和態度,喚起了他的潛能和自信,并通過努力以高分考入了全椒中學后,又考上理想的大學,最終也成為一名教師。
許朝斌還曾踩著七、八里的山路,來回十幾趟,幫助3名打算輟學的回族學生重返校園,如今,這些孩子已長大成人,投身各行各業。“看到他們在社會發光發熱,是最讓我驕傲的事情。”許朝斌說。
管壩民族學校位于回漢兩個民族雜居地區,來自不同民族學生的風俗習慣和文化理念存在較大差異。“目前學校一到六年級共28人,13名是回族學生。”許朝斌介紹說,民族問題無小事,多年來他堅持以思政課為載體,開展“民族文化進課堂”活動,幫助不同民族的學生了解各自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培養和鑄牢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引導少數民族學生和諧處理日常生活中的民族問題,增強他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有一次,一名漢族學生和一名回族學生因籃球賽發生了爭執。許朝斌抓住機會,組織了一次“民族團結”主題班會,由兩名當事人共同主持。在準備班會過程中,兩人交流增多,不僅化解了矛盾,還增強了全班同學的民族團結意識。
記者采訪中從多方了解到,許朝斌曾有不少次調到縣城工作的機會,但對家鄉的熱愛和對孩子們的責任心,讓他選擇在鄉村民族教育一線堅守。今年教師節期間,許朝斌作為鄉村教師代表,獲得全國模范教師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