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下午,安徽省政府第47次常務會議審議了《關于建設安徽高等研究院的意見》。
為什么要建設這個研究院?
此次會議強調,建設安徽高等研究院,是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培養造就大批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行動。
建設安徽高等研究院,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改革之舉,是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發展的創新之舉,是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示范之舉,事關安徽高質量發展全局和長遠。
省政府常務會議明確要求,加快建設具有安徽特色的開放式創新型研究院,更好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三地一區”。
重要改革試點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作出全面部署,強調“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從發現到發明、從發明到應用加速迭代。作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匯點,高校、科研機構越來越成為全社會最寶貴的財富。
9月4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署名文章《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提供強大動力》發表。其中明確:面向中西部、東北等地區布局建設高等研究院,構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技術轉移為一體的新平臺,服務地方支柱產業發展。
據悉,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安徽已成為全國首批試點建設區域高等研究院,并開展研究生招生的兩個省份之一。
可以說,建設安徽高等研究院,就是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的重要發力點。
打造開放式創新型研究院
建設安徽高等研究院,不只是“多了一個研究院”這么簡單。
按照安徽省的謀劃,安徽高等研究院的建設目標,就是構建以實戰實教、應用導向、市場檢驗為標志的產教融合和科教融匯新模式,建設集實踐教學、科研攻關、成果轉化為一體的創新型高端平臺,建設具有安徽特色的開放式創新型研究院。
“以有組織科研創新促進有組織人才培養,培養造就大批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三地一區’建設。”安徽省教育廳負責人說。
據了解,按照教育部和安徽省委、省政府部署,安徽高等研究院建設自2023年底以來扎實推進。研究院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目前已形成總院和合肥、蕪湖、阜陽、淮北分院的“1+4”組織框架。截至今年6月,完成首批735名碩博士研究生招生,共遴選71家企業、39所高校、207個項目。
安徽提出,堅持校地聯動、校企共建、校校合作,鼓勵省內外高水平大學深度融入研究院建設。研究院組織架構,后期將根據實際情況向全省其他市拓展。
構建產教融合和科教融匯新模式
區別于一般的研究院所,安徽高等研究院著力構建產教融合和科教融匯新模式。 作為創新型高端平臺,研究院注重在科技創新的實踐和實戰中培養人才,協同實現產出一批高質量科研成果、培育一批優質企業。
根據部署,安徽高等研究院將緊緊圍繞省市主導產業所需,搭建校企協同攻關平臺,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培育高端技術創新人才,強化關鍵共性技術攻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應用,把更多科研活動從源頭變成產業活動、經濟活動。
據了解,在推進安徽高等研究院建設過程中,安徽省一直將“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貫穿其中。如聚焦主導產業和急需領域,引導頭部企業、創新企業與高校共同凝練校企聯合科研與人才培養項目,依托項目建立研發團隊,實行校企“雙導師”聯合培養,推動研究生開展真研究、解決真問題、產出真成果,促進產業核心技術的突破和創新。
可以預見,安徽高等研究院建設將調動各方積極性、凝聚起更大的發展合力。
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產業的良性循環,安徽高等研究院一定能在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上作出更多有益探索,在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的潛能上貢獻更大力量。(記者 吳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