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日前,“我在博物館畫文物”安徽省青少年繪畫大展獲獎作品展在亳州市博物館舉行,展陳作品或濃墨重彩、或淡雅素凈、或童趣靈動。青少年們以畫筆為介,結合現代視角與技法,讓文物在畫布上“呼吸”,將畫作變成了連接古今的時光隧道,展現安徽歷史之美、文化之美。
近期,國家文物局公布2023年度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推介案例名單。亳州市博物館報送的《展教研文四位一體 構建“畫文物”共享模式》獲評入圍案例,成為安徽省唯一入選案例。
陳列著4000多件文物的亳州市博物館,如何盤活用好文物資源?“我在博物館畫文物”亳州市青少年兒童繪畫大賽便是一個切入點。亳州市博物館館長吳磊介紹,亳州市博物館自2016年起,連續5年舉辦“我在博物館畫文物”亳州市青少年兒童繪畫大賽,2021年拓展為省級賽事。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2023年,全省16個市有近4萬名青少年報送作品參賽。
伴隨賽事升級,“畫文物”共享模式應運而生。2021年,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物局、亳州市文化旅游體育局的支持下,亳州市博物館聯合館、校、研、企多方力量,以省內的館藏文物、古文化遺址等文化資源供給為主體,以博物館聯盟、館校共建、文旅賦能為需求,精心打造了集展覽、教育、研學、文創四位一體的“我在博物館畫文物”文化共享品牌,建立了以展促教、以教帶研、以研揚文、以文拓產的創新共享模式。
辦展方面,亳州市博物館突破傳統展覽模式,積極活化展覽展示,策劃各市級博物館初選作品臨展、全省各級博物館及滬蘇浙有關博物館獲獎作品巡展并編撰獲獎作品集。利用“文物+互聯網”模式,推出“我在博物館畫文物”VR云展覽、文物短視頻、云講解等,有效拓寬展覽展示平臺。
教育方面,亳州市博物館依托博物館資源,結合中小學生認知規律和學校教育教學需要,與亳州學院等20多家學校合作開發了“亳博學堂”公益課堂、“小小講解員夏令營”等教育課程。推出免費參觀、免費導覽、免費教育的“三免服務”,解讀文物背后的故事,激發青少年“畫文物”的創作靈感。
研學方面,除積極開展“我在博物館畫文物”寫生活動實地培訓之外,還推出“獲獎選手免費暢游亳州”活動,獲獎選手及家人可以免費暢游亳州市花戲樓景區、曹操地下運兵道景區等10個旅游景區。促進繪畫大展與旅游消費有機融合,配套舉辦非遺購物節、非遺美食節,享受游、購、娛的綜合體驗。
文創方面,亳州市博物館以“亳”字為主線,向全國各地征集甲骨文、陶文等不同字體的“亳”字一百多個,并結合奔馬畫像磚、鳥形神器、七足鏤空器等館藏文物,研發出兼具文化內涵、實用性為一體的文化創意衍生產品100余件(套)。這些文創產品也通過“我在博物館畫文物”活動得到更為廣泛的展示推介。
如今,亳州市博物館的“我在博物館畫文物”系列活動已成為安徽“讓文物活起來”的文化名片。含山凌家灘被認定為中華文明“古國時代”第一階段標志性遺址,出土的文物參加“實證中國考古特展”;郎溪磨盤山遺址、肥西三官廟遺址榮獲2023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立項;黃山古建筑保護利用入選第二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名單;謀劃打造省級文物主題游徑,發布“長三角革命文物主題游徑”......近年來,省文物局貫徹落實相關部署,真抓實干、擔當作為,推動文物事業取得新成效,一個個具有安徽特色的文化地標拔地而起,一張張文化名片擦得更亮。
下一步,全省文物系統還將聚力推進文物保護重點工作,構建文物保護長效機制,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傳承水平,推動博物館發展提質增效,充分發揮文物價值,激發創新活力,為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強省貢獻力量。(記者 謝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