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滁州南譙區與南京浦口一衣帶水,地緣相近、人文相親,但受制于滁河,曾經只能隔河相望。如今,借助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東風,一座大橋飛躍滁河將兩地連接成一體,南譙區也由此占據了“近水樓臺”的獨特優勢,成為安徽省東向發展的“橋頭堡”。
近年來,南譙區以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建設為突破口,與南京合作不斷提速、雙方區域協同合作和經濟融合日益緊密,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地正加快崛起。
走進浦口—南譙合作產業園里,一排排紅黃色的高大標準化廠房整齊劃一,讓人賞心悅目。和傳統的產業園不同,外來企業來到這里,無需再拿地建廠,可以實現直接“拎包入住”。在位于南浦合作產業園的安徽亞芯微電子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加快生產電子產品的集成電路及晶體管、半導體光電元器件等分立器件,為下游LED驅動、充電器、遙控器、電腦周邊、智能玩具等廠家提供核心部件。作為第一家入駐南浦合作產業園一期標準化廠房的企業,安徽亞芯微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秦章森深有感觸。公司受益于滁州的區位、人才優勢,產業鏈配套以及優良的營商環境,2022年9月正式量產,2023年產值已達6000萬元,今年預計可實現1.5億元。
亞芯微的快速發展是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創新合作模式,推進一體化發展的一個縮影。
頂山—汊河、浦口—南譙,是《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的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其中,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區重點推進規劃協同、產業協作、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社會治理等方面深度合作,核心區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包括南譙片區38.5平方公里,浦口片區11.5平方公里,其中啟動區面積14.5平方公里,計劃到2025年,建成區面積超10平方公里,著力打造長三角省際毗鄰地區綠色發展示范區、蘇皖跨界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據了解,經過不斷探索與實踐,浦口—南譙新型功能區已形成“四個一”協同發展成效,一套區域協同機制,一個合作開發公司,一個合作產業園,一份工作要點清單。聚焦主導產業,進一步深化產業園區合作,探索“研發+基地”,即研發總部在浦口、生產總部建南譙的全鏈條招商模式。圍繞“科創+高教+產業”模式,與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關村等8個高校院所共建合作平臺,近三年,全區新增發明專利418件,高企數達112家,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2023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8%。
“華瑞微原來是南京的芯片設計公司,因為公司發展需要自建生產基地,在浦口區的推薦下來到了浦口-南譙合作共建產業園。這個產業園從政務服務、營商環境等方面高對接長三角發達地區,我們從開工建設到投產只用了1年時間,我們投產快,達產也快,目前已經實現了每月6萬片晶圓的生產能力。”滁州華瑞微電子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翁錦烽說道。
借東風、搭平臺、抓機遇,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當前滁州面臨的最大勢能。今日的滁州,積極探索省級毗鄰區協同發展新機制,以不斷改革創新的體制機制“一盤棋”,加快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省際毗鄰區協同發展成果,奮力打造長三角省際毗鄰地區綠色發展樣板區。(陳學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