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喻 松 通訊員董 亮 實習生華彤彤)我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在培育創新主體、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強研發平臺建設、發展基金叢林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積極推動科技型企業加速成長為行業“獨角獸”。截至目前,我市聯合摸排并推薦獨角獸(潛在)企業7家(獨角獸企業1家、潛在企業6家),主要集聚在光伏、新能源電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其中,安徽英發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成為我市首家獨角獸企業。
培育創新主體,打造獨角獸后備軍。圍繞挖掘獨角獸(潛在)企業,大力開展創新主體培育工作,以推動科技型小微企業加速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為重點,努力打造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力軍的創新型企業集群。2023年度,我市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2109家、有效高企1353家,總量均居全省第三,為持續培育獨角獸(潛在)企業提供了源頭活水。市科技、金融等部門協同建立獨角獸(潛在)企業培育機制,圍繞省資本市場業務培訓工作,持續加大企業資本市場培訓力度,開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培訓。2023年全市資本市場培訓服務參訓企業3441家次,企業負責人參訓2535人次,線上培訓平臺新增企業注冊268家。
聚焦重點產業,加強核心技術突破。聚焦產業重大需求和“卡脖子”問題,強化科技支撐與應用示范,圍繞八大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組織產業鏈骨干企業開展科技攻關,推動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帶動全市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我市已累計實施兩批八大產業鏈強鏈補鏈攻堅項目24個,安排項目經費2340萬元,一大批產業鏈重點研發項目的推進,持續在光伏、新能源電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細分領域蓄積先發優勢,為相關產業獨角獸企業誕生打下堅實基礎。
加強研發平臺建設,推進高校頂級成果直接轉化。鼓勵行業骨干企業加強與一流院校的良好互動,推動建設一批“投資多元化、功能多樣化、資源開放化、運行市場化”的新型研發機構。2023年,我市先后與中科大、吉大、合工大、安大、南工大、南信大、南農大簽訂全面深化合作協議,共同建設“工大智谷”、南京大學材料研發中心、南信大天長研究院、安大滁州研究院、南農大滁州科教創新園等平臺載體,高效引進長三角地區高層次人才團隊45個,高層次人才近200人,促成并備案高校院所產學研合作項目133項,其中滬蘇浙項目40多項,技術合同登記額4920萬元。相關高能級研發平臺的落地運營,已成為我市獨角獸企業誕生的新型加速器、策源地。
加快基金叢林建設,助推企業裂變成長。持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邀約高端市場化基金來滁落地。出臺《滁州市促進風投創投發展加快打造產業資本中心若干政策》,對新設立或遷入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最高獎勵2000萬元,基金投資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和人才企業最高獎勵500萬元,力求引導風投創投集聚滁州、投資滁州,量質并舉打造產業資本中心,構建與產業體系高效融合、互動繁榮的基金叢林生態體系。目前,全市共有私募股權投資基金73支、總規模789.97億元,已投資實體企業201家、投資總額245.2億元。通過各類創投機構的資金支持,在光伏、新能源電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培育了一大批高成長性科技企業,促進了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為獨角獸企業的涌現提供資本要素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