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業功,現任明光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長,高級農藝師。他在農業生產與科研戰線奮戰了三十多個春秋,為明光市農業生產、糧食安全保障、耕地質量提升和農業綠色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獲評“全國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表現突出個人”“全國測土配方施肥數據采集工作考評優秀個人”“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先進個人”。
鉆研精進,爭做探路者
在農業生產和科研的道路上,胡業功勇當探路先鋒。他建立了明光市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創新建成全省第一個測土配方施肥信息化服務平臺,利用手機短信、微信、APP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設120個測土配方施肥拇指服務室。在全省第一個開發建成明光市耕地質量評價系統、明光市數字農場、明光市墑情自動監測站,建成全省第一個縣級測土配方施肥CMA計量認證和農業農村部標準認證化驗室。
他的動力源泉來自于不改服務農業的初衷,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己任。他不斷更新理論知識,鉆研業務技術,長期堅持下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和技術指導,深入全市135個村莊的田間地頭,了解農業生產需要,為農民送科技送服務,致力做農民問不倒的“農事通”。
為農服務,樂做創新者
工作30年來,胡業功先后主持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機質提升、化肥減量增效、耕地質量提升等多項重大技術的推廣、重點項目的實施,廣泛開展試驗示范、宣傳培訓和指導服務。累計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2757.39萬畝次,平均增產節本增收66.77元/畝,總節本增收18.41億元。累計推廣水稻秸稈腐熟還田提升土壤有機質示范區143.36萬畝次,增產增收7454.8萬元。累計采集土樣1.78萬個、分析化驗19.98萬項次,開展田間試驗470多個,集成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實現全市化肥使用量“七連負”,推動耕地質量等級穩步提高。
他自2010年主持國家食用豆產業體系明光市示范縣項目,累計引進綠豆新品種80多個在明光試驗示范,推廣綠豆綠色種植技術、機械化種植技術、加工技術等集成技術,實現明光綠豆產量明顯提升,主持“明光綠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成功申報和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使用,實現明光綠豆品牌提升、效益提升。此外,主持艾草栽培技術、白桃栽培技術安徽省標準2項,撰寫試驗研究報告100多篇,先后在國家級期刊上發表論文10多篇,獲2018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傳道授業,甘做奉獻者
一場場技術培訓,一張張技術掛圖,一次次技術下鄉,胡業功堅信只要長期堅持下去,一定能夠讓科學施肥、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位百姓心中。他每年組織開展技術培訓、現場觀摩20多場次,培訓農技人員450多人次,培訓農民2000多人次。
根據明光實際,他確定了10余項兼具先進性、實用性和效益性等特點的土肥技術,讓農民少走了不少彎路。推動開展“創新團隊”和“農民田間學校”建設,一批掌握技術、懂管理、善經營的現代農業帶頭人在田間地頭成長起來。
土壤普查,勇做領跑者
作為安徽省唯一一家縣級試點,胡業功承擔著為土壤“三普”工作探路子、建機制的重任。他沒有退縮,通過多方爭取支持,落實資金,成立專班,強化技術支撐,攻堅克難。同時,新建以多媒體信息化方式呈現集土壤保存、成果運用、科研教學、服務“三農”、科普等功能的安徽省第一個土壤館,也是全國第一個縣級土壤館。
據悉,目前所有“三普”成果已經通過國家和省級聯合驗收,并探索出土壤“三普”試點“明光樣板”,為安徽省土壤“三普”工作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經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