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近年來,南譙區同樂街道在創建“紅色物業”的基礎上,把打造小區“紅色業委會”作為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破題之鑰,進一步推動居委、業委、物業深度融合,形成齊抓共管、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紅色矩陣”,切實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
“紅色物業”引領基層治理新格局
同樂街道創新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新模式,積極探索打造“紅色物業”,把加強黨的建設貫穿到物業服務管理的全過程、各方面,有效打通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百米”。
注入“紅色基因”。各社區黨總支利用業委會選舉或換屆的契機,選優配強業主代表,并從中補齊業委會成員,積極引導黨員骨干依法依規自薦參與選舉。已組建業委會的18個小區中,黨員占比超過50%的業委會有14個,成功奠定了業委會的“紅色屬性”。
發揮“紅色力量”。居委會與業委會成員入戶走訪,廣泛聽取居民意見建議,并多次組織黨員代表與業委會共同研究,把好物業選聘關,重點在協議方式上,嚴格把關前置條件,通過物業企業的現場介紹和答辯,業委會實地調研考察,最終征求業主意見選定。
打造“紅色議事陣地”。各社區充分利用小區的廣場、涼亭、長廊等為陣地,作為調處業主問題議事陣地,結合各自特色創建了如萬橋社區“萬心同樂、橋連幸福”、擔子社區“與民擔憂”、花園社區“花園鄰里”、東坡社區“紅板凳調解團”、同樂社區“紅石榴”、陽明社區“紫藤花開、逢四說事”等一系列基層治理黨建品牌。
紅色力量共畫基層治理“同心圓”
一直以來,同樂街道以升級服務理念、優化治理單元、凝聚共治能力托起社區“大服務”,撬動社區“大治理”,共筑社區“同心圓”。
創新服務管理模式。該街道積極探索“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工作模式創新基層治理,建立網格事項源頭發現、采集建檔、分流交辦、檢查督促、結果反饋等閉環體系,充分發揮網格員“六大員”作用,在格內進行走查上報、信息采集、巡查走訪、便民服務等工作。通過網格樓棟微信群,結合“滁州市物業服務e見箱”“社情民意直報點”等方式“線上+線下”收集解決反饋問題,將問題解決在網格、矛盾化解在網格。
組建多元化調解隊伍。優先選聘熱心調解事業的五老鄉賢加入人民調解員隊伍,民警入社區擔任專職副書記,參與社區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同時引入各行業部門技術權威人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調解,為人民調解工作提供更多專業力量支撐。目前,該街道已聘請專(兼)職調解人員29人,為建立和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行“路邊”會議,全力化解問題。聯合物業公司、共建單位,通過多次在小區現場研究解決問題的“路邊”會議、現場辦公等形式,著力解決各項民生類問題,努力滿足群眾的所需所求。截至目前,開展以“路邊”會議、現場辦公等形式,解決各項民生類問題100余次,確保居民事有人管、責有人擔、勁有處使。
“4+N”跑出社區治理“新速度”
近年來,同樂街道以黨建引領推動基層善治,積極探索建立了由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物業企業和業委會組成的 “四方聯席”工作機制,積極解決社區治理中存在的難點、痛點及協同治理問題,提升小區治理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區和諧穩定。
隨著工作機制的不斷完善,同樂街道將街道蹲點干部、綜合執法人員、社區民警、熱心業主等力量充實到“四方聯席”工作機制中,在原有基礎上探索構建“4+N”的新管理服務模式。自開展“四方聯席”試點工作以來,該街道共召開各級會議200余次,收集矛盾糾紛620余件,會商解決570件,上報上級有關部門50余件,為轄區居民解決了非機動車停車難、部分基礎設施破損等問題,社會治理提升行動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