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影響,安徽沿淮淮北地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對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和夏種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在省水利廳、省應急管理廳的統一指揮下,安徽省引江濟淮集團有限公司于6月12日19時30分正式開展向皖北地區調水工作。
引江濟淮工程是一項以城鄉供水和發展江淮航運為主,結合灌溉補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態環境任務的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
去年9月16日,隨著菜子湖線航道通航,標志著江淮運河實現全線貫通。
當前的皖北旱情,是引江濟淮工程啟用后面臨的首次旱情。此次向皖北調水,也可以視作是對工程灌溉補水效益的一次集中檢驗。
阜陽的申請
6月13日晚10時,引江濟淮西淝河北站開機調水。
來自長江安徽段支流菜子湖的引調水通過引江濟淮各梯級泵站逐級提水,陸陸續續抵達茨淮新河阜陽段,保障阜陽城區、潁上等地生活和農業灌溉用水。
阜陽市是安徽重要的糧食主產區,近期因持續高溫干旱,供水和抗旱壓力較大,阜陽市水利局向省引江濟淮集團申請調水,計劃從菜子湖向淮河調水5000萬立方米,其中向茨淮新河調水2000萬立方米,向插花閘上游調水500萬立方米。
目前阜陽全市已累計從外河向內河引調水3.1億立方米,保障了全市生產生活和抗旱用水需求。
針對當前皖北旱情,安徽全省水利部門努力通過科學合理調配水資源,最大程度減輕干旱造成的影響和損失。
引江濟淮引調水對緩解阜陽旱情發揮的重要作用,充分彰顯出大型水利工程在抗旱中的骨干支撐功能。
從這一角度來看,引江濟淮的“首考”表現值得肯定。
補水淮河干流
自5月1日以來,安徽省通過引江濟淮工程向蚌埠閘以上調水8660萬立方米,其中從菜子湖引水3653萬立方米,調度淮水北調五河泵站、茨淮新河上橋抽水站、懷洪新河何巷閘、西淝河泵站等工程,從淮河干流向淮河以北蚌埠、淮南、淮北、阜陽、宿州、亳州等市累計調水2.35億立方米,全力保障夏種夏灌用水需求。
今年以來,沿淮各地累計從淮河干流引抽水10.3億立方米,有效補充了沿淮地區河湖蓄水。
“我們根據省水利廳的調水指令,利用數字引江濟淮水資源調度系統,模擬并推演出初步調度方案,經充分討論研究后,提出最終調度方案,按流程經審批后發布調度指令,由基層相關管理單位按指令實施,以做到科學有序調水。”安徽省引江濟淮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6月18日繼續開展向皖北地區調水工作,19日后將根據天氣情況決定下一階段調水安排。
6月11日18時,安徽省水利廳針對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滁州等市旱情,啟動干旱防御Ⅳ級應急響應。
6月12日,安徽省水利廳組織召開引江濟淮工程(安徽段)調水會商會議。為保障淮河干流,西淝河沿線相關市、縣(市、區)夏種抗旱及生活生產用水,決定由引江濟淮集團公司利用菜子湖線路引調長江水,通過派河口泵站、蜀山泵站經東淝閘調8000萬立方米水量入淮河干流,通過西淝河泵站、闞疃南站、西淝河北站向茨淮新河調入2000萬立方米水量。
截至6月17日17時45分,廬江節制閘已調水約6000萬立方米、派河口泵站調水約6100萬立方米、蜀山泵站調水約5600萬立方米,通過東淝閘入淮河干流約5100萬立方米,通過西淝河站調入西淝河下段18.36萬立方米,通過西淝河北站調入茨淮新河363.63萬立方米。
應急預案出臺
皖北旱情背景下,《安徽省引江濟淮工程水量調度應急預案》近期出臺,值得關注。
出臺這一應急預案,目的是有效應對安徽省引江濟淮工程沿線區域發生重大洪澇、干旱災害、沿線水體生態破壞事故等突發事件,建立健全水量調度應急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引江濟淮工程綜合防災減災作用,保障沿線區域防洪、供水、航運、生態安全。
預案出臺前,根據省水利廳5月17日印發的《關于實施引江濟淮工程(一期)安徽段調水工作的通知》要求,省引江濟淮集團公司已經于5月21日至6月7日開展調水工作。
“從前期試調水到近期的抗旱調水經驗看,調水計劃、調度方案、會商機制、信息共享、多方聯動、應急保障等方面顯得尤為重要。”省引江濟淮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應急預案明確了水量應急調度組織指揮體系和預防預警等工作,重點提出了發生重大洪澇、干旱災害、生態破壞事故等突發事件時,水量應急調度的啟動條件、啟動程序、應急響應措施、調度權限和程序、響應結束條件,以及保障措施等,為實施引江濟淮工程水量應急調度提供了決策依據。
引江濟淮工程兼具水利水運等多重綜合效益,但首先是一項跨流域調水工程——從長江下游調水,向淮河中游地區跨流域補充水源,旨在解決淮北地區及輸水沿線地區的工業和城鄉生活供水不足尤其是枯水年份的缺水問題。
6月18日14時,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對淮北、亳州、宿州、阜陽市啟動抗旱四級應急響應,明確強調務必克服靠天等雨思想,落實各項應急抗旱措施,堅決打贏抗旱保夏種攻堅戰。
基于此,引江濟淮工程在今年皖北地區抗旱中的表現將持續受到關注。(記者 湯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