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出臺《意見》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
為民企參與鄉村振興營造良好環境
安徽省出臺《關于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稱《意見》),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萬企興萬村”行動的高度重視,順應民營企業尋求拓展發展空間的迫切需要,極大地鼓舞了民營企業投身鄉村振興偉業的激情和干勁。
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當前,安徽正處于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邁進的關鍵時期,處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階段。
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提出“加快建設高質高效的農業強省”,省委、省政府全面啟動了“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萬企興萬村”行動是民營企業活躍在鄉村振興戰線上的重要載體和重要力量。《意見》起草小組認真學習中央及省委有關文件精神,深入基層聽取企業家意見建議,學習借鑒江蘇等兄弟省份的經驗做法,廣泛征求各市和省直相關部門意見,努力找準安徽省“萬企興萬村”行動助力鄉村振興的主攻方向,為民營企業全面參與鄉村振興提供政策支持、營造良好環境。
《意見》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總體要求,提出“萬企興萬村”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第二部分是重點任務,明確“萬企興萬村”行動助力鄉村振興的六項重點任務。第三部分是組織保障,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要素保障、廣泛宣傳引導,營造民營企業參與助力鄉村振興的良好環境。
《意見》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呈現五個方面特點。首先,《意見》緊扣安徽省“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作目標。在總體要求中,明確提出組織民營企業持續深入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聚焦助力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以產業項目合作為重點,推動民營企業、商會組織和精品示范村、省級中心村結對共建,以點帶面,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其次,堅持系統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安徽省鄉村目前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意見》根據“萬企興萬村”行動開展以來民營企業的主要幫扶模式,強調民營企業要全面助力鄉村振興,并明確了主要的工作路徑和方法。如在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方面,提出要吸納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努力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在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方面,提出要打通農業產業鏈各環節,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將產業鏈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鄉村;在助力鄉村人才振興方面,提出要以企業為平臺,吸引人才返鄉就業創業;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方面,提出鼓勵民營企業通過捐贈等方式支持鄉風文明建設,支持民營企業大力發展農文旅項目等。
第三,突出多方參與形成合力。《意見》強調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本地區鄉村振興第一責任人,要高度重視“萬企興萬村”行動,完善工作推進機制,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相比過去六家單位聯合下發“萬企興萬村”行動實施方案,《意見》以省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名義印發給成員單位及相關部門,并明確牽頭單位和責任分工,參與部門更多,支持力度更大。強調正向激勵,要求有關單位在輿論宣傳、評選表揚等方面向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的民營企業傾斜,凝聚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第四,積極回應民營企業關心關切。圍繞調研中企業家反映比較集中的土地、金融供給不足,尋找合適項目難等問題,提出一系列政策舉措,綜合運用財政、土地、金融等政策手段,支持民營企業投入鄉村振興。如要求各地各有關單位梳理重點實施項目,積極向民營企業推介;通過以獎代補、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對民營企業投入鄉村振興給予支持;農村建設用地使用權經具備評估資質機構評估后可以作價入股,“村企合作”模式投資村莊整治節約的建設用地可優先支持投資主體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暢通民營企業訴求反映渠道,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等。
第五,充分鼓勵基層創新。鄉村區域差異性大、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鄉村振興要基于一方水土,沒有固化的模式。《意見》堅持目標導向、鼓勵基層創新,如《意見》中多處提出,支持各金融機構積極創新鄉村振興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各地充分利用鄉村振興支持政策對項目建設給予支持,推動成立各級工商聯鄉村振興委員會,充分發揮徽商總會作用,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牽頭采取多種方式盤活利用閑置資產等。各地要把握文件精神實質,大力鼓勵工作創新,因地制宜,各美其美。(記者 湯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