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近年來,南譙區烏衣鎮通過“黨建+”,將民族團結與基層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激發統戰工作新動能,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著力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黨建+微陣地,增強“向心力”。該鎮依托幸福照相館、樂學小課堂、同心公園等載體,打造“紅石榴驛站”,鎮僑聯工作站聯合各村(社區)、各學校常態化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今年以來已開展各類活動130余場次。
黨建+微網格,增強“源動力”。該鎮科學劃分114個網格,實現“多網融合、一網統管”。建立統戰網格員日巡查制度,實行“群眾點單—網格員接單—志愿者送單”服務模式,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今年已為群眾代辦事項159件,為民跑腿代辦200余次。
黨建+微力量,增強“執行力”。該鎮充分調動轄區黨員、熱心居民等資源形成合力,配齊配強“1+4+N”隊伍,讓資源在網格內共用、隱患在網格中排除、問題在網格里解決。常態化開展各類志愿服務,共倡鄰里團結,打通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
黨建+微協商,增強群眾“自治力”。該鎮建立小區黨組織牽頭,業委會、物業公司、利益相關方等共同參與的“四方議事會”,采取“一月一議、一事一議”的原則,讓居民協商議事由“被動”變為“主動”。
黨建+微宣講,增強民族“凝聚力”。通過開展理論學習,利用小區長廊、廣場、議事亭開展15分鐘宣講等,進一步增強各族干部群眾的思想認同、文化認同和情感認同。
黨建+微活動,增強群眾“吸引力”。每年圍繞學雷鋒紀念日、端午節、中秋節等舉辦一系列鄰里活動,開展民族趣味運動會等主題活動進一步增強鄰里聯系,促進各民族之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處。 (許平 董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