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4年4月23日7版)
運動場所一場兩門 開放時間靈活調整 專項經費維護運營
滁城校園為群眾健身大開便利之門
運球、傳球、上籃……半場下來,酣暢淋漓。4月20日晚上7點鐘,家住滁州天逸華府竹園小區的居民張明欽,像往常一樣約了幾名球友來到小區對面的滁州市第六中學文昌路體育場,“學校的運動場環境很好,離家又近,下班后與朋友相約來這里鍛煉身體、放松心情。”
在運動場燈光的照明下,來鍛煉的居民眾多,有來踢足球、打籃球和乒乓球的,有大人帶孩子來跑步、玩沙子的,有老人來散步、健身的,體育場內活力滿滿,歡聲笑語不斷。
如今,利用周末、節假日或晚間到家門口的學校體育場運動、鍛煉,對于滁州市民來說,已成為常態。
滁州市從2023年4月開始,率先在全省以市政府名義出臺中心城區學校體育場館設施“一場兩門”開放服務政策。截至目前,已陸續向公眾開放20所中小學體育場館設施,開放面積達20萬平方米,近30萬人受益,有效緩解了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與現有體育場館供給相對不足的矛盾。
滁州市教體局群體科科長郭昊介紹,“一場兩門”是將學校體育場與教學區分開,在原有校門之外,專門加開了方便周邊居民進來鍛煉的門,工作日晚上或雙休日及節假日早上、下午、晚上對外開放,開放時間可根據群眾鍛煉需求靈活調整,為群眾健身活動提供服務。
瑯琊區清流小學的操場,周末早晨6點鐘已有很多跑步鍛煉的年輕人、打太極拳的老人,他們悠然地享受著校園早晨清新的空氣。“學校運動場館比較安全,衛生環境也好,大家來打打拳、跑跑步,心情舒暢愉悅。”居民孫慶祥對記者說。
記者在滁州六中的南門外墻上看到,《文昌路體育場對外開放公告》以圖文并茂的方式詳細介紹了學校體育設施向公眾開放的區域、時間和相關規定。滁州市專門出臺學校“一場(館)兩門”建設標準,對開放場地的隔離改造、新門設計、標識標牌、場地命名、公共廁所以及場地照明做出了統一規定。“一場兩門”改造后的學校體育場館,均以附近路段的名稱加以“冠名”,開放公告張貼在學校開放通道入口附近,并印上醒目的“亭城健身”設計標志,讓前來鍛煉的人一目了然。
“為確保校園內交通有序和學生安全。我們實施‘人車分流’管理。安保人員負責對進校鍛煉的人員進行安全檢查,嚴禁攜帶寵物和刀、鏟等危險物品,嚴禁不文明行為。”滁州六中副校長王家軍說。
“為了把這件民生好事、實事辦好,需要政府主導、教體局牽頭、學校為主體、各部門通力協作、社會力量共同努力。”郭昊告訴記者,滁州市將陸續對所有具備開放條件的學校進行改造,要求新建學校按照開放標準設計建設,爭取中心城區開放學校達35所,實現居民直線距離2公里內有學校可以進去鍛煉,構建15分鐘健身圈。
為做好保障,滁州市為每所開放“一場兩門”的學校提供每年5萬元改造、運營維護及購買公共責任險的補助費用,市重點工程處今年將為所有開放的學校安裝體育場照明燈,方便夜晚群眾鍛煉。
“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對外開放,既滿足了廣大群眾健身的需求,又合理利用了學校的場地資源。學校明確了開放日的值班領導、管理人員、安保人員的工作職責,并定期對場地進行維護,做到及時排除體育設施的安全隱患,確保居民鍛煉時安全舒心。”清流小學黨委副書記吳艷艷說。針對管理中出現的一些衛生、環境問題,她希望通過記者呼吁廣大市民遵守學校的相關規章制度,使學校場地能夠得到更好地維護,方便大家使用。
·編后·
為了有效緩解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與現有體育場館供給相對不足的矛盾,滁州市出臺中心城區學校體育場館設施“一場兩門”開放服務政策,充分利用學校場地資源為周邊群眾提供健身服務。在服務中做到根據群眾需求靈活調整開放時間,為周邊居民大開方便鍛煉之門,此舉深受廣大市民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