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整齊的精密機器飛速運轉,集體發出“嗡嗡”的響聲,半導體零部件在機械臂的操作下行云流水,快速完成封裝流程,身著防靜電連體服的技術人員,不時在液晶顯示器上進行操作……這是記者日前在長電科技(滁州)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的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作為國內半導體封測業的龍頭企業,長電科技通過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和信息化系統建設投入來提高智能制造水平,目前,已形成年產350億只半導體元器件生產能力。
加速“智變”的長電科技,只是滁州經開區眾多企業向“新”而行的一個縮影。作為全市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近年來,滁州經開區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產業升級為目標、以企業需求為牽引、以平臺建設為支撐,以成果轉化為手段,通過不斷激發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活力,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以“新”提“質” 創新引領搶占發展新高地
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所在。
在安徽康佳電子有限公司,“工業大腦”屏幕上清晰呈現工廠生產實時數據,智能工廠車間的生產設備精準運送液晶面板,搭載機器視覺系統的智能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成為生產線的“主角”,曾經的“啞設備”變得“耳聰目明”。
“對于家電制造業來說,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須改變過去的制造管理能力,變‘制造’為‘智造’。”安徽康佳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可青介紹,得益于工業互聯網的深入推進和應用,安徽康佳電子有限公司生產效率提高50%,單線用工減少45%,訂單交付周期縮短33%,單位產值能耗下降37%。
安徽康佳電子有限公司生產場景的變化,彰顯的是滁州經開區制造業迸發的創新力量。園區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牽引作用,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目前園區高新技術企業近200家,居全市第二,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60家,其中國家級“小巨人”企業8家。研發經費投入19.3億元,全市第一。
園區眾多企業通過自主創新,向“新”而行,憑借一個個“核心密碼”,引領產業風向。東方日升利用先進“算法”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揚子空調堅持“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理念,推動企業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軌道;滁州昆吾世紀綠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在光伏建筑一體化新能源應用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產品遠銷歐洲、美洲、亞太等多個地區……一系列瞄準新質生產力的產業布局、科研創新、成果轉化,積蓄起了經開區產業發展最“硬核”的支撐和底氣。
向“新”而行 做強主業培育壯大新動能
“目前隆基滁州基地的產能已成為除總部之外最大的。”隆基樂葉滁州基地副總經理陸順書介紹,從2018年簽約落戶以來,滁州隆基在快速發展自身的同時,積極拓展上下游產業建設,吸收引進福斯特、昌泰邊框、永臻邊框、東方日升等一大批光伏領先企業落地滁州,全力打造光伏產業集群,塑造光伏產業經濟圈。“未來集團還將從戰略角度考慮,在滁州不斷延伸拓展產業鏈條,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方向發展。”
光伏、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等“新三樣”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賽道,具有明顯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一直以來也是滁州經開區的主導產業、主攻方向。近年來,園區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載體,緊扣市“一二三”城發展戰略和“八大產業鏈”,加快提升園區“3+1”產業體系。該區把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作為園區首位產業,圍繞“鏈”上招商、“鏈”上服務,激發“鏈”式集聚效應,隆基樂葉、東方日升、天合等頭部企業紛紛落戶投資擴產,福斯特、瑞達、中信渤鋁、川禾、摩昆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紛紛配套布局,已構建起從電池、組件、邊框、封裝膠膜、逆變器、支架、焊帶直至下游光伏電站、儲能應用等日趨完整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條。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滁州經開區搶抓全省戰略機遇,前瞻布局、鏈式發展,現已形成光啟、國智、戴卡優艾希杰、鯤鵬、多利、優尼沖壓、天成自控等重點企業為支撐的產業集群,已覆蓋動力電池、車身部件、車用模具、座椅等多個領域,產業內現有規上工業企業35家。
與此同時,園區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截至目前,園區共有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31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總量占園區比重56.1%。一幅圍繞主導產業聚“勢”、傳統產業換“新”,新興產業謀“遠”的新質生產力布局圖,正在徐徐展開。
凝“新”聚力 服務精準要素保障“全周期”
“經開區的優質服務真是太暖心了,高質高效解決了我們公司的人防手續難題!”滁州市鍇模裝備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羅海向園區贈送錦旗時感嘆道。
優質的營商環境是發展經濟的“先手棋”和釋放活力的“穩定器”,服務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資源要素既要保障得上,還要保障得好。滁州經開區以開放發展為重要抓手,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在全力招大引強,推進開放交流的同時,還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服務圍著項目轉,力促項目有效承接。
園區持續強化要素保障,去年以來,先后平整土地1200畝,新續建廠房35萬平方米,新建道路3公里,并同步做好水、電、氣等配套。用地保障更加有力。全面推行“標準地+承諾制”,實現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累計出讓工業用地23宗、面積1313畝。融資質量持續增強、融資通道不斷拓寬,年度融資成本連續4年逐年下降,2023年成功發行自貿區人民幣債券,打通境外融資通道,資金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常態化開展“優環境、促發展”現場集中辦公活動,累計走訪企業超過2000家次,實現走訪全覆蓋;深入開展“雙對標”活動,精心編制“幫扶幫辦手冊”和“涉企政策匯編”工具包,累計發放3千余份,營造政企協同、統籌配套的產業發展環境。
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環境優則企業強。“服務企業是我們營商環境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唯有不斷為企業解難題,才能助企業增后勁,擦亮滁州經開區亭滿意,最‘經’心品牌。”滁州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金娟總結說。新征程上,滁州經開區將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迸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