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為認真落實“要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達平臺和載體,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的工作機制”的要求,天長市鄭集鎮人大在拓寬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上下功夫,構建“四辦理”平臺,使其成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臺和載體。
打造家門口單元“站內辦”。累計投資5萬元,打造8個“三室一點一家”活動陣地,將市鎮兩級人大代表共66名劃編進站,實現代表群眾互聯互通“零距離”。同時,在群眾聯系點處設置“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努力把群眾在日常辦理業務過程中“辦不成”的事轉為“想辦成”再到“能辦成”。“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繼續延伸匿名信箱載體,以確保群眾反映的問題能夠及時、高效地得到解決。
拓展數字化渠道“網上辦”。緊緊依托天長市人大代表履職服務平臺、人大代表微信聯絡群,積極探索以“數”賦能為代表聯絡站建設注入“新活力”,今年來,鄭集鎮人大共發布“找亮點、促提升、惠民生”攝影展、部門工作評議等活動信息18條,線上即時回復代表建議39件,展示接待選民、調研視察、入戶走訪等活動照片327張,使民意的上傳更加方便、代表的履職更加便捷,人大的監督更有時效。
融入治理共同體“聯合辦”。開創“聯絡站+N”工作模式,搭建“聯絡站+黨建”“聯絡站+關工委”“聯絡站+綜治網格”“聯絡站+婦女聯合會”等載體,發揮聯動效應,優化為民服務方式。一年來,共開展鄉村振興政策宣講14次,反電信詐騙、移風易俗、交通安全、燃氣防爆以及防溺水等宣傳57次,幫助26名困難學子圓就學夢,累計化解土地增減掛鉤、水管安置、人居環境提升、農田分配等矛盾糾紛186件。
開創民生實事“點單辦”。自2022年研究制定《鄭集鎮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實施方案》以來,該鎮已通過票決確定了“完成鄭關路升級改造”“輪窯二廠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提升”等二十件民生實事,目前已完成19件,“實施鄭關路綠化和亮化工程”正穩步推進。2024年為民辦實事項目也已票決實施。
下一步,鄭集鎮人大將繼續圍繞“四辦理”做文章,認真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中心建設“施工圖”,精心打造以一個普法站點、一個宣傳欄、一個教育陣地、一個代表工作室、一個代表選民議事廳“五個一”為載體的“強富美高、代表同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基地,更好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閔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