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程 雙 全媒體記者呂靜遠)今年以來,我市聚焦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擴大有效投資、推動產業升級、激發創新活力。據統計,在年后全市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實現開工項目101個,總投資850.9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7個,50億元項目6個。
擦亮“創新”底色,厚植創新引領能力。全力建設科技強市,開展高水平科技合作,加強與蘇州、楊浦、徐匯等地“科創+產業”合作,健全“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度培育機制,深入實施“雙倍增兩清零”行動,壯大科技企業集群。截至2月底,全市科技支出3.1億元,推動資金、獎勵等創新資源向企業傾斜,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增添“產業”特色,夯實主導產業基礎。聚焦特色主導產業及戰新產業,分層次、分地域開展招大引強攻堅行動,全力引入一批引擎性關鍵性項目,著力推動一批“生產+總部”“生產+研發”項目落地,大力引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及新業態新模式企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統籌資金43.9億元,聚焦“新三樣”,加快打造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第一城、動力電池產業第二城、新能源汽車產業第三城。
彰顯“人才”成色,拓寬人才培養渠道。聚焦“人才興皖”工程和“人才安徽行”部署,對標滬蘇浙先進經驗,加大博士后等高層次人才招引力度,深入實施“新時代滿天星人才計劃”,常態化開展“招才引智高校行”“千企百校行”系列活動。持續深化人才政策兌現“四即四享”改革,推動大學生和高技能人才“18條”等惠才政策落實落細,打通人才政策落地“最后一米”。安排資金2億元,用于重點企業引進“高精尖端”和緊缺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全力打造長三角吸引人才的集聚地。
保持“民生”本色,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高質量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發展銀發經濟。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強化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截至2月底,全市民生支出89.1億元,占財政支出比重為83.1%,有效推動改革成果更好、更多惠及廣大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