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著“鄉音”,帶著“泥味”,理論宣講走進田間地頭;暖了人心,聚了民心,文明實踐來到千家萬戶;增了顏值,提了氣質,創新實踐舉措煥新城鄉內外……
新時代文明實踐,時代之需、使命所系、群眾所盼。
2023年以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條主線,堅決落實中央及省委、市委關于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重要部署和具體安排,將文明實踐與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扎實做好民生保障等工作結合起來,持續完善體制機制、拓展實踐陣地、建強志愿隊伍、延伸服務觸角、提升品牌實效,傾力書寫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滁州“答卷”。
以“高位”促“高效”
讓服務陣地“活”起來
中心吹哨、部門動員、各方參與。
運行有序,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方能最大程度匯聚文明合力。
各中心建設始終作為“一把手”工程,常委會研究部署全年重點工作,中心主任定期聽取所長述職,明確工作方向,同時制定三級黨組織書記任務清單和年度重點工作項目清單,召開中心建設工作成員單位聯席會議,解決實際問題。
2023年,8個中心主任進基層參加文明實踐活動達20余次。
結對共建、掛點聯系,在交流互鑒中學習“實戰經驗”。定遠縣、鳳陽縣等地積極赴結對中心開展共建活動,在相互學習中互相成就。114個市級文明單位掛點聯系文明實踐所,市總工會、市煙草專賣局等充分發揮行業資源優勢,推動項目、資金等精準幫扶掛點陣地。
文明實踐活動生根發芽,基礎在于建好文明實踐陣地。
我市在全面實現陣地標準化建設基礎上,進一步盤活整合現有資源,以點帶面,實現各類陣地和服務資源共享。
落實中心(所、站)星級創建評選辦法,高標準打造鳳陽縣板橋鎮、南譙區銀東社區等第三批五星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26個,目前市級五星級中心(所、站)已達85個。
印發《滁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點)建設評估標準》,依托公園廣場、居民小區、公共文化設施、紅色紀念館等,因地制宜新建實踐基地(點)100余個。明光市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體,定期舉辦“青少年活動日”“文化藝人活動日”“市民開放日”等特色主題日活動150余場,接待訪客萬余人。瑯琊區龍池書苑實踐點配有各類軟硬件及海量圖書,聯動社會資源開展繪本讀書會、非遺拓印、圍爐孝談等多形式活動,讓孩子充分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從“常態”到“長效”
讓志愿隊伍“動”起來
志愿者是文明實踐主體力量,充分發揮志愿隊伍力量,也是我市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落地的有效手段。
我市以黨員干部為核心、基層群體為主體,中心(所、站)建優建強“總隊—支隊—小隊”三級隊伍體系,8個中心均組建志愿服務總隊,同時構建由“五老”“五青”、新鄉賢、身邊典型等群體構成的理論政策宣講、法律服務等支隊90余支、小隊1000余支。
“您好,請不要闖紅燈。”“我們是志愿者,有什么需要幫忙嗎?”……十字路口、居民小區、公園廣場,隨處可見的志愿者們詮釋著文明的內涵,傳遞著社會正能量。
點點光亮匯聚成滿城暖陽,如今的滁州,一大批志愿服務組織活躍在城鄉各實踐陣地,年均開展活動時長500多萬小時,服務群眾200多萬人次。
河北涿州抗澇救災、土耳其救援搶險、疫情心理疏導、冰凍災后育苗……一次次責任擔當、一次次愛的奉獻。
我市吸納消防、醫衛、農技等各類專業人員,培育發展1054救援隊、青志協救援隊、首佳心理、“五好志愿服務隊”等隊伍20余支,其中1054救援隊在2023年全國應急志愿服務培訓班上作展示交流。
我市還定期組織推動各地采取“理論學習+觀摩交流+結對發展”模式,開展多樣化、靈活性的培訓班。2023年,市級舉辦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培訓班、優秀“百姓名嘴”業務培訓班,取得明顯成效。各中心常態組織所、站開展“曬拼比”活動,通過“曬工作業績、拼特色亮點、比品牌打造”開展同臺競技,以練促訓。
變“端菜”為“點菜”
讓廣大群眾“樂”起來
將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開展到群眾身邊,讓人民群眾獲得精神滋養,增強精神力量,提升精神風貌。
我市注重用好“線下+線上”平臺,各中心構建可視化管理云系統,收集需求、指揮調度、網上活動實現一站式操作,運用“點派接評”服務模式,精準對接群眾需求7000余次,惠及群眾3.5萬余人。
文明實踐,重在“文明”,貴在“實踐”。
緊扣群眾的急事、難事、煩心事,“點單配菜”傳遞溫情,文化活動寓教于樂,政策上門答疑解惑……而這,正是亭城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的生動寫照。
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
我市始終把學習傳播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核心內容和首要政治任務,市文明辦舉辦首屆“百姓名嘴”宣講選拔賽,成立市級“百姓名嘴”示范宣講團、“好人宣講團”,走入社區小區、田間地頭宣講300余場次。
各中心(所、站)充分整合黨員干部、專家學者、文化能人、新鄉賢等宣講資源,打造“小崗紅手印”“飛燕宣講團”“一刻鐘宣講”等20余個理論宣講品牌,開展“室內課堂+室外活動+政策上門”等宣講3.2萬余場,覆蓋人數超50萬人次。
利用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黨的聲音進萬家”“反對餐飲浪費 倡樹文明新風”等主題實踐活動7.2萬余場次,群眾滿意率超90%。
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
探索文明實踐“夜模式”,各地依托廣場、公園、街巷等群眾喜愛的夜間游玩場所,融文藝演出、愛心義診、便民服務、理論課堂等為一體,舉辦“譙梁夜市”“公益集市”“納涼集市”等集中性示范活動120余場。
深化群眾有需求、網格有響應服務治理新格局,整合全市網格8500余個、網格志愿者2萬余人。2023年,天長市共發動6000余名黨員干部志愿者,下沉1231個網格服務,籌集資金942.3萬元,解決群眾點單服務事項4756件。
文明實踐春風化雨,時代新風浸潤人心。2023年,我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聚焦養老、育幼、幫困等領域,培育“螢火之光——殘障兒童送閱讀”“愛心暑期托管班”等百余個受歡迎、叫得響的品牌項目。“老墻根宣講”“一刻鐘宣講”“青聽兵語——百名功勛老戰士講黨史”等6個項目獲得全國、全省表彰或展示交流。
如今的滁州,文明實踐已蔚然成風,賦予幸福滁州獨特氣質,為錨定打造長三角“四個地”、建設“七個強市”目標凝聚更強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