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外聯內暢、基礎設施功能完善、生活環境舒適宜居……回望過去一年,我市聚焦“民聲呼應”,以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為目標,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為統攬,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城市建設,讓城市功能更加豐富完善、城市空間更加靚麗溫馨、城市居民更加舒適幸福。
強基固本 “筋骨”更壯
2023年12月28日,經過9個多月的緊張施工,位于明光路跨線橋北側約50米的新大橋實現華麗蝶變。這座長110米、寬12米的大橋始建于1975年,因橋梁安全問題于2018年11月起實行封閉管理,2023年3月啟動維修加固工程,除原橋墩保留利用外,橋墩以上結構全部拆除,并將原橋實腹式雙曲拱改造為空腹式鋼筋混凝土板拱。
新大橋的重新通車,進一步打通了清流河西岸創業路沿線和東岸瑯琊新區、城東片區板塊的交通微循環,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時也為清流河公園增添了一道靚麗風景。
交通之于城市,如同血脈筋骨,是高效運轉的動力之源。過去的一年,我市聚焦外聯內暢,加快完善交通布局。2023年6月底,市民翹首以盼的寧滁城際鐵路(一期)順利通車,為滁州擁抱南京、東向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再添強勁動能。
在城區,我市堅持新建與改造并舉,陸續完成了創業南路、永樂路、滁寧快通擔子段市政化改造、人民西路、西澗花園三期周邊路網、鄰里路和四小路、碧云路與黃山路交口橋梁道路、滁寧城際鐵路(滁州城區段)工程沿線道路恢復等工程建設;對陽橋洞、紫薇路老電廠南側、永樂路與敬梓路交口等城區易積水點進行整治;將軍山路橋工程等項目進程也不斷突破,2023年12月7日下午,其上跨京滬鐵路首片箱梁架設Ⅱ級封鎖施工圓滿完成……縱橫交錯的道路和橋梁,為我市高質量發展支撐起了強有力的“骨架”。
革舊鼎新 幸福升級
“看,外墻煥然一新,樓道里干干凈凈,還增加了活動場地和電動車停車位。”雖已竣工數月,小區改造仍是瑯琊區金葉一村居民閑談時的熱門話題。
安全、舒適、便利的居住環境,是居民群眾在城市中找到歸屬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保障。這個建成于1996年的居民小區,與遵陽街僅一條內城河之隔,周邊生活配套方便完善,但設施陳舊、墻體破損、管網老化等問題已經影響住戶的生活。2023年,我市將金葉一村納入滁城年度“為民辦十件實事”6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改造內容包括屋面修繕、建筑立管雨污分流、更換老舊設施、增加消防通道等,極大地改善小區的整體功能環境,使其煥發出新的生機。
記者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獲悉,2023年,我市以打造安居、宜居的居住環境為導向,穩步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城鎮棚戶區改造和老舊小區改造項目。2023年1到11月,全市完成保障性租賃住房新開工16310套,安置住房累計新開工9259套、基本建成16659套,完成改造小區120個。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老舊小區改造、城鎮棚戶區改造等項目的推進,不僅是對既有居住環境的一次全面升級,更是我市統籌推進解決城市綜合治理難題和城市更新試點工作,讓城市“吐故納新”“有機生長”的生動詮釋。2023年,我市以被列入第一批全國城市更新試點城市為契機,持續推進示范片區城市更新建設,組織實施社區微改造、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等6大類43個子項目,不斷為人民群眾創造更高品質的生活空間,讓城市向新、幸福升級。
顏值飆升 有“面”有“里”
2023年11月,我市首次舉辦A1類馬拉松比賽。以“玉如意”滁州奧體中心為起終點,串聯瑯琊山、花博園、影視城、明湖公園城市特色地標及景點的“醉美”賽道,讓參賽選手深深記住了這座路在綠中、景在城中的江淮城市。
時光流轉至冬日的午后,在今年剛剛建成的佑安公園,三三兩兩的老人聚在一起,或是下棋娛樂,或是休閑健體。遠近的笑聲交織,時間在這一刻變得緩慢而寧靜……
城市的繁華與生機,不僅在于高樓大廈和車水馬龍,更融于被精心設計和呵護的細節里,以不起眼卻觸動人心的方式,彰顯出城市的獨特韻味。
2023年,我市始終將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作為城市建設的核心目標,如火如荼的工程建設,既扮靚了城市的“面子”,更夯實了生活的“里子”。
這一年,56座清心涼棚在滁城各個干道交口,為過往行人撐起了片刻陰涼、擋住過陣陣驟雨。
這一年,我市深入開展“便民停車行動”,新建成琴軒路北側、八中南側、人民西路南側、輕軌花博園站等停車場,主城區新增公共停車泊位3186個。
這一年,市政務中心北側的憲法主題公園完成綠化提升,連片可躺、可跑的高品質草坪成為深受市民群眾青睞的大型綠色互動空間;龍興路綠廊二期景觀工程和10條“一路一景”特色道路綠化建成,為城市生態底色持續加碼。
這一年,我市完成“口袋公園”3個新建和2個改造項目,越來越多的“城市邊角地”化為“小而美”的綠色休閑運動空間,“推窗可見綠、出門即入園、轉角遇見美”成為居民生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