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4年1月5日8版)
1月3日,記者來到位于滁州市定遠縣拂曉鄉紅星村的建強牧業公司,20多棟羊舍里約7000頭湖羊正吃著飼料。
該公司采用高床養殖技術,糞便及時下沉清理,羊舍顯得干凈、有序。
“今年,我想與地方政府、村集體合作,利用當地農作物秸稈資源,采用標準化技術、集聚化模式擴大養殖規模,逐步建設20個羊場,養殖規模10萬多頭,統一技術、防疫、銷售,在定遠形成一個大產業。”建強牧業公司負責人徐建春說。
徐建春是浙江寧波人。2014年,他了解到定遠縣農作物秸稈豐富、土地和勞動力資源較多,適合發展養殖業,果斷來到定遠縣拂曉鄉投資建設了湖羊養殖場繁殖母羊,年出欄1萬多頭,產值2000多萬元。
目前,建強牧業公司聘用當地工人10多人,每人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鏟車、飼料顆粒機、飼草攪拌機、花生摘果機等農業機械免費提供給農戶使用,每年為農戶摘花生果2000多畝,常年收購鮮花生秧、麥秸、玉米秸約6000噸,助農增收50萬元左右。
“幫助農戶的同時,也降低了公司成本。僅草料一項,每頭羊可節約成本450元,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市場競爭力。”徐建春說,公司養羊實現了機械化、專業化、精細化、規范化。
為助力企業、帶動農村發展,拂曉鄉指導公司成立了黨支部,和紅星村黨支部開展“村企聯建”。村集體資金入股企業,每年收益11萬元。村里還通過租賃秸稈收儲大棚、幫助企業解決用工等方式,實現企業與村集體良性互動、合作共贏、協同發展。
“我們在擴大養殖規模的同時,謀劃屠宰、深加工項目,做強品牌,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帶動更多群眾共同富裕。”徐建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