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譙區,清流派出所民警踐行“楓橋經驗”,巧妙調解一樁長達20年“三米巷矛盾”的故事,令人嘖嘖稱贊。
一次,紫南社區警民議事微信群里,網格員反饋信息稱:“共用3米寬的巷道兩家居民,因鄰里瑣事已有20年的矛盾。”社區民警杜玉聞訊趕到現場,得知兩家因都在巷道中間種菜,加上20年前一些瑣事,一直鬧得不愉快。在杜玉不辭辛苦奔走勸解下,雙方各自主動放下姿態與對方和好。一段糾結20年的“死疙瘩”,終于成功解開。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20年“三米巷矛盾”的成功化解,是清流派出所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深化平安建設工作的縮影。
一直以來,清流派出所堅持用真情耕耘警民關系,將群眾滿意作為警務工作的指揮棒,全力構造和諧穩定的社區綜合治理環境。針對轄區老舊小區多、企業商鋪多、外來人口多、治安要素多的特點,派出所堅持“日梳理,周通報,一事一報,即發即報”,將矛盾化解在萌芽。
“我們每個人的手機里,都下載了‘反電詐APP’。”在盧瑞克天大(安徽)股份有限公司采訪時,企業政府事務部經理黃果笑著告訴記者。該公司是一家上市企業,其中在清流派出所轄區占地588畝,擁有員工600多人。社區民警按照“訴求必辦、貼心服務”原則,常態巡邏保障,主動上門服務,做到貼身式精準服務,幫助企業專注發展。特別是基于今年以來的常態化宣傳,該企業沒有一名員工遭遇電信詐騙。
“前兩天聽社區民警說,派出所已經在我們店周邊清除了多個涉黃窩點。在我們商家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幫助清除了這些烏煙瘴氣,凈化了社會風氣。”對于清流派出所這些“默默無聞的付出”,滁州萬達廣場總經理葉明劼向記者表示,“滁州平安和諧的營商環境,讓人放心、安心、舒心。”
來到派出所戶籍大廳,記者發現,這里配備便民雨傘、便民藥箱等,積極構建多渠道工作平臺,努力做到服務不缺位。開展戶籍業務24小時全年無休、網上預約等服務。依托皖警便民服務e網通,設立24小時自助服務區,許多業務可自助完成。為孤寡老人、殘疾人、孕婦、留守兒童等上門辦證,已是家常便飯。
“復雜業務省心辦,普通業務隨時辦,群眾業務滿意辦。”戶籍民警陸家菊指著戶籍大廳吧臺上的“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牌子:“上面有我們所長的姓名和聯系電話,對我們工作有不滿意的地方,或者有‘辦不成的事’,可以直接撥打所長電話反映。”
另外,清流派出所還主動和中小學、幼兒園對接,設立校園安全崗,加強校園周邊道路交通疏導和治安秩序維護。派出所還結合法治教育,錄制“法治教育安全網課”向孩子們進行播放,努力做到安全知識人人知曉。“雖然我們民警更加忙碌了,但是人民群眾滿意了,這樣的付出就是值得的。”所長吳漢遜告訴記者。
“七色光”社區治安聯防巡邏隊的成立,是清流派出所維護轄區治安的有力舉措。“七色光”治安聯防巡邏隊由7個社區抽調70名骨干志愿者組成,今年以來,已成功化解矛盾糾紛150余起,參與配合處置治安案件10余起,有效保護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切實提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能力和水平。此外,作為深化“楓橋經驗”的有效舉措,5支清流義警隊伍積極協助配合公安機關有效推動雙提升工作。作為社會治安防控的新生力量,“清流義警”是警民共建、聚集民意的隊伍。
“把民警沉下去,讓民意浮上來。”所長吳漢遜表示,“我們堅持以突出治安問題為導向,以信息化為引領,以人防物防技防建設為支撐,在立足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時空守護平安、零距離服務群眾上下功夫、創舉措、出實招,切實維護好治安大局平穩,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