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公交站臺建得挺快的,現在啟用了嗎?哪路車經過時停靠?企業員工的滿意度怎樣?”
“通了,暫時115路車經站時停車,工人都說上下班方便了,但也有人反映到站停的公交車少了,我們正在和公交公司對接,將根據實際情況處理。”
9月4日下午,在南譙區烏衣鎮雙廟路滁州神煜液壓科技有限公司附近的路邊,看到年初自己代表群眾參與票決的民生實事項目——南譙新區新建公交站臺項目提前完工,參加視察的張小雨等人大代表為政府辦事的高效率點贊,同時對公交站臺建成后的使用情況進行詳細詢問,叮囑盡最大可能滿足群眾需求。一旁的南譙區住建交通局負責人一一給予回應,代表們對此感到滿意。
夜晚時分,位于瑯琊新區的寶山學校操場上燈火通明,經過“一場兩門”改造后,這個操場大門對外敞開,成了周邊居民的快樂健身之所。 說起身邊的這個新變化,滁城市民王德武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瑯琊區中小學操場“一場兩門”改造,既是十大暖民心行動中快樂健身項目的建設內容,又是2023年瑯琊區民生實事人大代表票決項目之一。近日,瑯琊區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大代表來到滁州寶山學校開展視察,對瑯琊區教體局等部門高效落實“快樂健身”行動取得的積極成效給予高度評價。“從一開始的票決,到建設過程中的視察推進,再到年終開展滿意度測評,我們形成閉環工作機制,全過程關注民生實事項目情況,確保好事辦好辦實,讓群眾滿意。”瑯琊區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
今年下半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將“暖民心”行動和“我為群眾辦實事”有機融合,打出“組合拳”,在全市五級近萬名代表中創新開展“找亮點,促提升,惠民生”代表視察主題活動。連日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全市各地人大迅速行動,制定工作方案,組織代表實地探訪民生實事項目,對民生實事的落實情況過程進行監督,確保落地見效,讓群眾看到變化、見到成效、得到實惠、感到幸福。
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為民辦實事作為“第一任務”,把群眾的滿意度作為“第一標準”,一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生工作的重要論述,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代表“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作用,在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之間架起一座“連心橋”,系上一條魚水情深的聯系紐帶,有效擴大人民群眾有序參與政治的渠道和形式,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察民情、聽民聲、聚民意、惠民生,取得了積極成效。
去年以來,市人大出臺實施意見,推行民生實事項目票決制,推動民生實事由“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轉變。和政府同頻共振,聯合召開“聚民意,惠民生”人大代表建議會商會,確保政府“干的事”精準對接群眾“盼的事”,讓“呼聲”變“掌聲”,“民意”變“滿意”。深化實化代表每月1條建議工作機制,推進為民辦實事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全市各級人大代表累計提出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110557件,交辦104342件,辦結89605件。推動老年助餐服務實現城市社區全覆蓋,相關報道被《中央廣播總臺國際頻道》多語種全球推送,在《歐洲時報》等頭版轉載,在國際上唱響全過程人民民主滁州實踐的好聲音。
為民辦實事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起點。“積極響應市人大常委會的號召,扎實開展視察活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當好群眾的貼心人,做好項目的代言人,及時為黨委政府提供決策參考,增強工作實效,協力保障民生實事項目辦成辦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采訪中,代表們堅定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