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到全省0.1%的面積,貢獻了全省約25%進出口額、33%的實際使用外資、4%的新增市場主體、7%的稅收……3年來,安徽自貿試驗區交出的成績單有目共睹,這與區內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密切相關。
安徽海牛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是合肥片區蜀山區塊內一家從事跨境電商出口業務的企業,安徽省首單出口海外倉業務正是由這家企業申報通關。在業務發展中,企業遇到了支付結算的難題。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清關報關時,常會遇到貨值和實際銷售金額、貨款收入存在較大差距的問題,導致申報及收付結算繁雜。”
以安徽海牛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為試點企業,安徽自貿試驗區合肥片區明確軋差結算等具體管理細則與流程,并事先向外匯管理部門備案,提前建立企業業務檔案,信息共享互通。最終,探索形成“跨境電商出口外匯收入監督管理”模式,進一步提升跨境電商企業支付結算便利化程度。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來棲。通過制度創新,不斷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安徽自貿試驗區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不斷探索優化營商環境新路徑、新模式,實現新突破、新提升。
在政務服務方面,“提速”成為關鍵詞。三年來,安徽自貿試驗區開展行政審批“極簡化”試點,做到同類事項平均承諾辦理時限全國最短。加快推進環評與排污許可“兩證合一”等改革,審批周期壓縮到5個工作日。全國首創企業開辦涉稅業務“一網集成”,企業全流程辦理僅需1.5小時。推動全面落實“證照分離”改革,實施自貿試驗區版54項便利化舉措,探索推出企業開辦“一業一證一碼”“證照并銷”等市場準入、準營、退出的全流程改革措施,“一照通”審批事項辦理時限平均壓縮85%以上。
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安徽省陸續頒布實施《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制定實施自貿試驗區賦權特別清單260項;制定首個片區強化競爭政策實施試點意見;推進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設立自貿片區人民法庭,持續完善商事仲裁、商事調解等多元糾紛化解機制……自貿試驗區是引領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安徽自貿試驗區為全省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有益探索。
著眼細節,讓營商環境更有“溫度”。安徽自貿試驗區探索在公立醫院開設國際門診,開展外籍人才隨行家屬就業便利化試點;暢通海外高層次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設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企業創新服務中心,打造“一網通”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體系,為重點企業和海內外高端人才提供創新創業、雙向投資、知識產權、涉外稅收等全流程服務。
近年來,德國大眾、美國康寧、法國圣戈班、渣打銀行等一批企業落戶并持續擴大在皖投資。安徽用實力證明,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就是競爭力。安徽省將繼續努力把安徽自貿試驗區建成制度型開放先行區、營商環境示范區,以制度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記者 彭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