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蘇滁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楊廣蘭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此次赴浙滬考察學習,既是開闊思路、凝聚共識的思想破冰之行,又是尋標對表、找差補缺的奮進趕超之行,更是鼓足干勁、奮楫篤行的提振精神之行。徜徉在長三角核心區域,湖州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上海把握歷史機遇、深化改革攻堅的十足活力,處處展現著一體化發展的生動實踐和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深感震撼、深有觸動、深受啟發。當前,“百舸爭流千帆競”,區域競爭已趨白熱,園區必須以“坐不得”“等不得”“慢不得”的緊迫感、危機感和使命感,突圍突破、應變求變,破除“小進則滿”和“小富即安”思維,以滿弓狀態、滿格激情奮勇向前。
楊廣蘭說,對照先發地區的成績成就,俯瞰園區現情,有三點啟示。一是放大開放高地優勢的格局視野。在長三角一體化大格局中,滬浙兩地深度綁定、緊密合作、優勢互補,以國家戰略為牽引,在制度創新集成和重大項目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二是深化產業協同發展的先進經驗。堅定不移把制造業作為實體經濟根基,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工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貫通發展,持續優化的產業結構、業態結構和動力結構提供了浙滬兩地循環發展的不竭動力。三是打造數字變革高地的創新舉措。持續提升數字經濟創新力競爭力,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同向發力,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先進完備、支撐有力,數據集成、“大腦”輔助的決策支撐體系更健全,形成了全民共治共享新格局。
楊廣蘭表示,今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對照省委書記韓俊提出的“打造省際合作的典范,成為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引領性、標志性成果”的指示要求,蘇滁將加快消化吸收轉化學習成果,充分發揮經濟發展主陣地、主戰場、主引擎作用,更好更快推動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和市委七屆五次全會各項部署在園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以高質量發展實績實效為加快現代化新滁州建設當表率、作示范、立新業、建新功。
一是深化一體化合作共建展現更大作為。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的先行者和最大受益者,最大限度發揮地緣優勢、機制優勢和先發優勢,拓展同蘇州工業園區合作,從基金共組、軟件轉移、干部交流等方面落實具體項目。自提標桿、自我加壓,聚焦打造長三角的產業輻射腹地,積極承接滬蘇浙先進制造業項目,主動對接長三角生物醫藥、生命健康外溢產業,實施產業鏈供應鏈對接工程,實現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深度嵌入。
二是招大引強量質齊升取得更大突破。以20億級、50億級以上的制造業項目為招引主攻方向,特別是在百億級項目上求突破,持續用力、全力攻堅,為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積蓄“第一動力”;瞄準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及“新三樣”等朝陽產業,積極招引一批“小巨人”“隱型冠軍”和“獨角獸”企業,做強新產業、拼搶新賽道;在外資項目招引上“扛紅旗、作表率”,深度對接境內外商協會,擴大信息資源,推動資源對接。
三是推動科技創新賦能塑造更大優勢。抓產業謀劃創新,努力新增一批產值超50億元的龍頭企業,進一步做大經濟體量;抓平臺撬動創新,推進創新平臺聚合,深度對接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孵化器項目,努力打造國家級孵化平臺,全力加快數字化轉型示范園區建設;抓機制服務創新,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以賽為媒”吸引創新創業人才和金融、投資機構,在創新生態營造中育新機;抓人才集聚創新,完善人才工作“引、育、留、用”全鏈機制,綜合施策,常態化引進高層次人才。
四是促進產城融合發展凝聚更大合力。加快擴區發展速度,推進拓展區建設迅速鋪開、全速推進,提前謀劃、靠前調度、向前建設;錨定打造滁城教育新高地目標,籌劃與上海徐匯區、楊浦區開展教育戰略合作,推動教育骨干聯合培養、基礎教育重點學科共建等項目落地;攻堅三產服務業提檔升級,打造放心滿意消費新高地,著力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蘇滁、現代化蘇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