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外媒看滁 > 正文

【江蘇經濟報】政府破局+市場之力 蘇皖產業合作的“滁州之路”

微信截圖_20230728101542

《江蘇經濟報》(2023年7月28日A1版)

□江蘇經濟報記者 王峻峰 王紹強

滁州日報記者 張 瑜

滁州電視臺記者 范小敏

通訊員 李皓宇 郭曉紅

去年首屆“蘇滁創新創業大賽”,來自國內15個城市的33組創業團隊參加路演,摩氧醫療、華系醫療兩個團隊脫穎而出,并簽約落戶。

今年6月,舉辦“鏈上蘇滁”新能源電池和光伏產業沙龍。7月,承辦滁州市第八屆創新創業大賽暨第十二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滁州賽區選拔賽。

近幾年來,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下簡稱中新蘇滁開發區)在長三角地區頗為“亮眼”,不僅吸引了大批來自蘇浙滬的大型企業,科創型企業也在迅速集聚。截至今年6月末,累計招引工業項目305個,協議總投資911.3億元,231個項目已投產。其中,來自長三角區域的項目數、投資額占比分別為77%、69%,來自江蘇的項目兩項占比分別是43%和48.2%,居所有省份之首。

中新蘇滁開發區原名蘇滁現代產業園,創立于2012年4月,是蘇州工業園區走出江蘇實行市場化合作共建的第一個開發園區。11年后,從一片農地起步的中新蘇滁開發區已成為滁州深度參與蘇皖產業合作的新樣板、長三角一體化產業對接轉移的示范園區,塑造了東中部之間跨省產業轉移的新模式。

“中新蘇滁”何以崛起?

從滁州向東、向南看,在蘇皖交界兩側,環繞南京皆“高地”。位于滁州市東南部、毗鄰南京的中新蘇滁開發區,不過是其中最新崛起的產業高地之一。這個開發區規模并非最大、產業基礎并非最厚、知名度并非最高,何以加速崛起,成為蘇皖產業有效合作的成功標志?

中新蘇滁開發區管委會企業服務中心主任甘瀾告訴記者,有幾條關鍵經驗。其一,借鑒蘇州工業園區的資源與成功經驗,不斷厚植產業動能。長三角尤其是江蘇具備突出優勢的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營養健康四大主導產業是其重點引資領域,吸引長三角先進制造企業組團式承接、集群式發展。中新蘇滁開發區與蘇州中新集團運營的所有產業園區共享招商資源。據該園區企服中心統計,截至今年6月末,累計引進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項目71個,總投資325.6億元;累計引進裝備制造產業項目101個,總投資238.4億元;累計引進電子信息、營養健康產業項目總投資均逾百億元。其中,世界500強投資項目8個、國內外上市公司投資項目39個。迄今赴該園區投資的江蘇企業總數、投資額居各省市之首,是滬浙之和的兩倍以上;蘇州、南京、無錫排名引資來源地前三位。

近幾年,在主導產業已具一定實力的基礎上,中新蘇滁開發區的創新資源加速集聚。去年,該園區高新技術企業數、企業發明專利擁有量、省級以上創新平臺數分別從“十二五”末的4家、5個、0個增長到目前的78家、220個、1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74.4%。醫谷研究院、工投科技園、蘇大天宮科技園等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引進院士5人、國家級領軍人才19人,引進外國專家人數占滁州全市的60%以上。

來自南京大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都有為教授便是最新一例。他領銜的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落戶中新蘇滁產業區,專注于超高效N型晶硅太陽能光伏產品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去年7月成立,今年8月將投產10吉瓦超高效N型TOPCon電池片、電池與組件生產線,計劃5年內打造48吉瓦超高效N型電池組件產品及其垂直產業鏈。

其二,高起點規劃,市場化運行。這是中新蘇滁開發區在環寧乃至蘇皖交界眾多“高地”中的最突出優勢。該園區借鑒蘇州工業園區經驗,實行“雙主體”管理機制,成立管委會,履行行政管理職能;滁州市政府通過城投集團與蘇州中新集團成立合資公司——中新蘇滁(滁州)開發有限公司,中新集團持股56%,負責園區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軟件轉移等;中新集團負責前期的所有基礎設施投資,從招商、運營和服務中獲取回報。據了解,中新蘇滁(滁州)開發公司2020年即已收回前期投資,進入盈利期。

該園區充分借鑒了蘇州工業園區“50年不落后”的規劃理念和“規劃即法”的執行剛性。同時,引入蘇州工業園區的親商服務理念和模式,組建企業發展服務中心,整合政府和社會化服務資源,打造“亭滿意、最蘇心”營商服務品牌。服務內容包括政策、科技金融、信息化、重點項目幫代辦服務等,幾乎涉及企業經營發展的所有領域。

信息平臺再賦能是該園區營商服務的新手段,中新蘇滁企業綜合服務平臺新設了“政策計算器”“申報中心”“金融超市”和“企服超市”等板塊,引入本地及長三角優質服務資源。目前已入駐第三方中介機構117家、金融機構16家,上線各類金融產品78項。通過引入蘇州工業園區企業服務品牌和資源,該園區初步建立了自身的企業服務體系、服務模式和服務平臺,建成政策庫、企業庫和專家庫,形成了一套可復制的標準體系。據悉,中新集團已準備在其他合作園區復制推廣“蘇滁經驗”。

此外,隨著寧滁同城化的推進,中新蘇滁開發區的基礎設施配套不斷完善,迄今配建標準化廠房、藍白領公寓、國際商務中心等服務設施220萬平方米,推動建立長三角蘇滁跨區域金融服務戰略合作。6月底已開通的寧滁城際輕軌滁州段在該園區設有站點。

滁州吸引力的“支點”

滁州對于江蘇、長三角企業的吸引力不僅體現在中新蘇滁開發區。

截至今年5月,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共承接來自長三角區域的億元以上投資項目9個,協議總投資37.4億元,其中3個來自江蘇。該區利用與南京江北新區國家自貿區無縫對接的區位優勢,在滁州高鐵站地區規劃建設“原創科技城”,瞄準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長三角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創型企業,積極引進南京的金融、商貿、物流等優質服務業資源。

安徽金元素復合材料公司位于寧滁毗鄰的頂山-汊河產業合作園,由知名鋼企南京鋼鐵集團投建。該公司是我國金屬復合材料行業的龍頭,2019年至今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核心產品熱軋金屬復合鋼板應用于五峰山長江大橋、引江濟淮工程、西氣東輸石油管線等國家重點工程。2021年底,該公司建成了我國規模最大的年產能5萬噸復合板生產線,并聯合東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8所高校的專家成立了復合板材創新工作室,著力研發化學品船、石油管線、高端壓力容器等前沿領域復合板應用新技術。鐵路裝備龍頭企業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在該園區投建了安徽盛世高科軌道裝備公司,為“浦鎮造”高鐵、地鐵裝備提供配套,新開工的寧滁城際輕軌就使用了其產品。

南譙-浦口產業合作園區同處寧滁毗鄰區,落戶企業聚焦電子信息、生命健康兩大產業,大多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帶動能力強。迄今累計落戶億元以上項目46個,總投資663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1個、百億元項目2個。

借助國家的“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政策,滁州市還開辟了長三角產業跨省轉移平臺。目前,3個省際產業合作園區——南京經開區鳳陽省際合作園區、江寧-明光合作產業園、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定遠合作產業園均已掛牌,規劃面積共38平方公里。這些園區探索成本共擔、利益分享的園區合作共建體制機制,致力于打造南京新興產業的配套協作區,迄今已簽約高端鋰電材料、光伏、大型鋼結構件生產制造等項目20個,總投資167億元。

據了解,寧滁兩市每年均圍繞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等重點產業領域共同組織產業鏈供應鏈對接交流活動。今年3月,兩市舉辦了新能源汽車類、芯片及整機類、優特鋼類產品供需對接會。4月下旬,南京都市圈寧滁汽車產業鏈供需對接活動在滁舉辦,兩市60余家汽車生產企業、零部件生產企業參加對接交流,有力促進了寧滁汽車產業資源優勢互補。兩市近期還將舉辦2023年“寧工品推”南京市重點產業供應鏈供需對接會。寧滁兩市工信局人士透露,正籌劃成立“南京都市圈產業聯盟”,將涵蓋新能源、汽車、家電、綠色食品等多個產業領域。

以寧滁毗鄰區的一系列“高地”作為支點,滁州積極引進培育長三角各大城市主導產業的上下游配套企業,江蘇的寧蘇錫等市是主要來源地。今年一季度,滁州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61個,總投資911億元,同比增長18.8%。其中,承接滬蘇浙轉移或合作項目約占50%。

不只是工業,滁州現代農業也在不斷融入長三角城市,尤其是南京的消費市場。滁州市17%的生豬、36%的家禽、37%的蔬菜、40%的水產品直供南京,每年銷往長三角地區的農產品、加工農產品總額近500億元,其中南京約占50%。今年該市新增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8個,總數已達35個,并在南京設立了滁州名特優農產品展銷中心。文旅業的融合發展趨于規模化。寧滁兩市文旅部門簽署了合作幫扶協議,聯手推出“鄉村四時好風光”都市圈跨域旅游線路。

2019年國家批復的《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中,滁州的定位是“都市圈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和新興旅游目的地”。4年間,這個曾經的農業大市正迅速接近這一新目標。

打破“政府之手”慣性束縛,尚需進一步激發市場之力

未來,滁州與南京、與南京都市圈江蘇城市、與長三角城市的產業對接空間依然巨大。滁州市發改委長三角科負責人楊磊告訴記者,今年起滁州將以更高質量共建開放合作平臺,推動“2+2”新型功能區取得突破性成果。即:頂山-汊河、浦口-南譙新型功能區完成二期啟動區建設,開始三期啟動區建設;天長-六合、明光-盱眙毗鄰區加快建設;在中新蘇滁產業區繼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鳳陽、明光、定遠與南京合作產業園建設爭取突破。

以頂汊功能區為例,目前來安縣與南京江北新區兩地已形成常態化機制——醫藥企業、軌道交通企業的研發中心、總部落地江北新區,合適的產業化溢出項目推薦至來安,充分利用各自資源稟賦優勢,共同打造產業高地。

但南京江北新區經發局相關人士坦言,希望與來安縣不只是產業溢出方和承接方的關系,一體化示范區應作為一個整體,將頂汊園區塑造為產業發展的“六邊形沃土”。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寧滁兩地不少政府部門人士對于自上而下、行政手段強力推動的“產業合作”有不同看法。南京一些部門人士直言,“幫扶式”的產業轉移令其壓力頗大,雙方合作變成了純粹的援助。滁州一些部門人士則認為,南京等江蘇城市對產業合作的高層推動力度不足,不能積極“推薦”前沿產業的優質企業。實際上,不少從長三角城市引進的新興產業企業,在滁州尚未形成上下游產業鏈,難以降低生產成本。由此種種可見,蘇皖產業合作中,“政府之手”所形成的慣性依然巨大。

蘇皖產業對接如何拓寬深化,形成良性循環?專家普遍認為,必須進一步激發市場之力,讓政府之手與之連接,且充分突出市場的作用。

江蘇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員周睿認為,南京以及江蘇城市的產業結構、產業發展階段與多數安徽城市有明顯差異。按一般規律,區域之間存在發展階梯差,會形成良性的產業和資源轉移。但這種“轉移”最終是由市場決定的,政府無法要求“產業層次”同步。江蘇城市與安徽城市的產業轉移合作,歸根到底應當是企業出于比較成本與效益而做出的自發選擇。

江蘇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員顧麗敏認為,當前我國行政體制下,經濟產出的核算是計算在行政區內的,各地政府部門當然會盡可能將優質經濟資源留在行政區以內。加快省際合作,首先需要政府之手的推動,引導資源的重新配置,但這絕不意味著政府之手可以包辦一切,市場才是跨行政區產業合作的最大推動力。

顧麗敏表示,中新蘇滁產業區是蘇皖省際產業合作的一個亮點。通過兩省和蘇滁兩市的推動,該園區事實上形成了一個“經濟特區”。在這個“特區”里,最具創新意義的做法是,在此投資的企業能夠與地方實現優勢資源互補共享,包括土地、能源、人才、技術等。其次,合作雙方形成了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機制,滁州提供土地、行政管理等,蘇州提供招商引資、營商服務等。該園區的核心機制是政府支持下的市場化運營,是一種全新的利益共享機制,消除了傳統模式下的體制障礙和利益矛盾,雙方的互補得以更為深入。

責任編輯:郭新星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加入我們 | 版權聲明 | 手機訪問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傳部主辦 滁州日報社承辦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報社 版權所有
皖網宣備3412015001號 皖ICP備11004325號-1 熱線電話:0550-302268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国产在线视频| √天堂中文官网8在线| 欧美野性肉体狂欢大派对| 国产一区精品视频| 3d动漫精品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娇小性色xxxx|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AAAA级少妇高潮大片在线观看| 老子影院dy888午夜| 国产精品第2页| 丝袜高跟浓精受孕h文| 最近中文字幕无吗免费高清| 国产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性欧美18-19sex性高清播放| 五月婷婷丁香在线| 波多野结衣被绝伦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 日本在线xxxx| 国语对白做受XXXXX在线中国| 中文字幕电影在线观看| 树林里狠狠地撞击着h|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美女内射毛片在线看免费人动物|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www| 晚上睡不着来b站一次看过瘾| 亚洲欧美日韩中另类在线| 青草草在线视频永久免费| 国产精品第一页爽爽影院| xxxxx免费| 洗澡与老太风流69小说| 国产99re在线观看只有精品|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国产网红主播无码精品| poren黑人| 成全影视免费观看大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