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靠山吃山’,廣大林農迫切希望能夠盡早實現薪炭林出口,同時我們自己也要對科學高效發展林下經濟進行深入探索,利用林業生態優勢推進鄉村振興。”日前,南譙區村級林長、施集鎮孫崗村黨總支書記江怡坤發自肺腑的一席話,讓77歲的原書記朱讀章聽了連連點頭。
蟬鳴聲聲,草木欣欣,微風習習。當天,朱讀章家20多平方米的小院里,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是朱讀章常常見面的基層林長、生態護林員、森林警察、檢察長和林業經營主體。原來,在區林長辦的組織下,一場別開生面的林長制“庭院雜談”,將“會議”地點選在朱讀章的家里。
說是“會議”,卻不設主席臺,每個人都是主角,大家聚集在庭院里,圍坐一起,你一言、我一語,以拉家常的方式共話林長制、同助林業興。
作為全國生態文化村的孫崗村,以林業起家、以板栗和茶葉發家、以麻櫟木炭強家。全村林地面積36810畝,其中麻櫟12000畝、板栗2000畝、茶葉4000畝、天然林公益林15000畝,楊樹、楓香、毛竹等其他樹種3810畝,森林覆蓋率高達81.8%,是南譙區“生態優美、產業興旺、農民富裕”特色林業示范樣板。
正因為林業特色產業是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綠色根基”,大家對于當地林業發展的優勢和遠景,結合林長制工作這一“綠色引擎”,圍繞“增綠、強綠、用綠、護綠、活綠”等核心話題各抒己見。
林業大戶丁伯武提出,加大低產林采伐力度,栽植更有價值的經濟林木,增加林農收入;護林員朱讀兵表示,應該加大對盜采林木、破壞生態行為的防范和懲處力度;鎮林業站站長劉幫勇認為,想方設法豐富樹種,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碳儲量……
你一言、我一語,談問題、話發展,隨著討論越來越熱烈,話題也越來越深入。從開始的如何開展巡林護林、提供林業技術保障服務、落實“林長+警長+檢察長”和林業怎么干,到后來的森林資源利用、企業使用林地、林獎補政策及森林環保等方面,大家暢所欲言、滔滔不絕。
“林業產業是‘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重要載體,是促進農民增收、實現產業興旺的重要途徑。”南譙區林長辦負責人劉志強告訴記者,林長制“庭院雜談”收集了不少真知灼見,這一創新舉措還要持續舉辦。南譙區將通過林長履職增效、森林資源保護和林業產業提升等具體行動,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以綠色發展推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