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3年6月8日5版)
在全省45個市轄區經濟運行賽馬評議中,滁州市南譙區獲得三個季度第一的好成績——
南譙“頭馬”,奧秘在哪

位于寧滁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南譙片區)的飛利浦空調產研基地項目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加緊生產。

位于南浦合作產業園的安徽亞芯微電子有限公司半導體高端封裝測試項目生產線上,工作人員在作業。
位于南譙區的滁州高教科創城大學科技園。
從“工業洼地”到“投資磁石”,從“農田荒地”到“發展熱土”,從“皖東一隅”到“開放之地”……滁州市南譙區1993年掛牌成立后,在產業基礎薄弱、經濟體量不占優勢的情況下,爆發出驚人的發展動能。
在2019年和2020年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中,南譙區連續兩年排名第二。在全省45個市轄區經濟運行賽馬評議中,南譙連戰連捷,四個季度分別獲得三個第一、一個第二的好成績。
從“三無”農業區,到“站穩全省賽馬評議第一方陣”,南譙已然成為我省縣域經濟發展翹楚。如此逆襲,其強勁氣勢從何而來?
日前,記者深入南譙,走訪當地政府、園區、企業,探尋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奧秘。
聚勢而強
以產業集聚帶動發展巨變
南譙區成立之初,面臨“有區無城、有農無工、有商無市”的窘境。私營企業僅有113家,且企業規模小,以磚瓦、采石、水泥預制、糧食加工為主。地區生產總值僅3.82億元,全區財政收入不到800萬元。
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我們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南譙區區委書記姚志江說,近年來,全區始終堅持工業強區不動搖,把新型工業化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重點培育新能源、半導體和電子信息、新材料三大戰新產業,構建經濟發展新引擎,持續推動機械制造、家電配套、建材三大現有支柱產業向先進裝備、智能家電、智能家居方向轉型升級。
走進位于南譙區的安徽凱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只見一根根鋼條在軋機里快速前行,經過軋制、沖裁、冷彎成型等工序,幻化成太陽能光伏邊框產品。今年4月,該公司正式投產,作為一家從江蘇南通整體轉移到南譙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它所生產的光伏組件鋼邊框占據全球近七成的市場份額。
“滁州有完善的光伏產業鏈,市場客戶離我們很近,南譙又有毗鄰江蘇的區位優勢,綜合成本有競爭力。搬來以后,公司營業額比以往提高1.5倍,今年一季度產值達到8000多萬元,預計全年將達到3億元。”安徽凱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峰說。該公司入駐南譙后,迅速卡位入鏈,增強了光伏產業鏈的力量。
產業集聚帶動發展巨變。南譙區錨定幾大新興產業鏈,推動“單純引項目”向“構建產業鏈”轉變,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符合主導產業占比達70%,飛利浦、博晶等一批大項目的建成投產,初步形成了項目帶動產業鏈集聚發展的良好勢頭。
項目是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和基礎。南譙區主要領導高位推進,親自抓項目、主動談項目、帶隊找項目,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僅一季度就累計外出60余天,讓客商看到誠心、堅定信心。各部門以“愚公移山”的韌勁盯客商,以“虎口奪食”的拼勁找項目,引進了一批業態優、體量大、含金量高的頭部、專精特新和行業龍頭企業。此外,南譙區組建20億元長三角一體化中小企業發展基金、10億元新能源產業基金,推進基金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商協會招商。一季度,該區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9個,總投資94.6億元,完成全年招商引資任務的51.4%,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人才聚則產業興,產業興則事業旺。南譙區堅持把招才引智作為引領發展的強引擎,積極構筑“聚才磁場”,廣發“求賢帖”、尋覓“揭榜人”、攻克“技術關”,賦能高質量發展;強化與大院大所對接合作,積極承接長三角地區人才高地的溢出效應,新引進院士、國家級領軍人才、博士等高層次人才25人;著力打造南譙“人才四季”品牌,持續開展“科技譙匠”助發展等活動,助力企業解決技術難題。
乘勢而上
等高對接全面融入長三角
任何一個區域的發展,都有風口和趨勢,都充滿著機遇和挑戰。2018年,“風”來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19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發布,明確浦口—南譙作為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南譙的經濟發展有了更加強有力的發力點。
面對時代的風口,南譙區委、區政府主動作為,迎風而上,借勢發力。2019年,南譙在省際毗鄰區域率先突破融合,與浦口共建50平方公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合作成立滁州南浦合作開發有限公司,雙方按照8∶2出資,7∶3收益分成,不算小賬算大賬,為兩地產業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兩區按照 “浦口推薦、聯合招商、共同研判、產業協同”合作機制,打造特色園區,資源互補、配套融合、錯位發展。
華瑞微曾是南京一家從事研發的晶元半導體企業,隨著業務拓展,決定自建生產基地。經浦口區推薦,2020年8月,該公司與滁州南譙經開區管委會簽訂投資合作協議,投資30億元,用于研發、生產硅基半導體功率芯片,成為該產業園首個投產項目。“從項目簽約到開工建設,僅用了3個月不到,刷新了我們企業項目推進紀錄,這得益于南譙區優質的營商環境以及南譙浦口創新合作發展模式。”在南譙—浦口合作產業園內,滁州華瑞微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翁錦烽對記者說,接下來公司總部也會搬到南譙。
借助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東風,新型功能區日益成為吸引企業落戶的“金字招牌”,企業和項目紛至沓來。今年以來,已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2個,總投資99.7億元,其中來自長三角地區項目占比77.3%。
交通設施無縫對接、教育文化引進合作、文旅資源跨界串聯、社會治理互聯互通……南譙、浦口兩地主動對接,深化合作,共同跨域、破界,攜手共進。交通、水利、教育、衛生、環保等24個部門分別簽訂了合作共建協議,先后聯合開展建筑垃圾管理整治、滁河河道管護、教育結對共建等工作,開辦高層次人才創新能力提升研修班,干部往來交流學習形成常態,人才柔性流動日益頻繁,多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
打破行政界限約束、促進要素有序流動,帶來了效率提升和融通共贏。
“良好的產業生態是我們選擇這里的重要原因。”安徽越好電子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博鴻表示,公司以生產國產化鍍膜設備、精密加工方案及產品維護保養為主,于去年3月落戶南譙—浦口產業合作園區。他告訴記者,公司的很多業務伙伴在滁州、南京等長三角地區,落戶南譙與客戶做“鄰居”,方便了他們及時響應客戶需求,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務。“南譙—浦口合作產業園給我們帶來更多政策支持,讓我們與其他企業交流和合作更加便捷,也為企業帶來更多合作機遇和發展空間。”鄭博鴻說。
這一點也在南譙的經濟發展數據中得到印證。今年一季度,南譙區三大產業產值分別增長69.9%、31.2%、211.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4%,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2.6%。得益于在“一體化”進程中密切的交流互動,身處腹地的南譙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
“我們始終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為南譙最直接最現實的機遇,主動靠上去、積極融進去,搶抓戰略機遇、區位機遇、政策機遇。持續拓展與長三角先發地區產業協同、科技創新、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多層次、多領域合作,確保取得更多實質性、突破性成果。”姚志江說。
造勢而進
高水平營商環境賦能高質量發展
去年12月底總投資100億元的飛利浦空調產研基地投產暨首臺空調下線儀式舉行后不久,飛利浦再次追加總投資20億元的飛利浦大母嬰創新產業基地項目,實現了南譙一季度開門紅。
做追加投資決策的企業不止飛利浦一家。總投資30億元產能6GWh動力電池項目的利維能滁州基地二期,總投資10億元年產10萬噸新能源產業配套材料項目的安徽眾博新能源二期……
在南譙,追加投資的熱潮正一浪更比一浪高,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這里落地扎根、不斷壯大。企業持續追加投資,不僅僅是對當地的信任,更是對南譙營商環境的肯定。
發展靠環境,干事看狀態,優良的營商環境、拼搏的干部狀態也是一種新的時勢。南譙區著力打造“亭滿意 譙頭堡”營商環境服務品牌,樹立“政府圍著企業轉,企業有事馬上辦”的服務理念,切實為經營主體解難題、鼓干勁、強信心。
南譙區緊盯重大項目前期、開工、建設三大關鍵節點,堅持“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專班日跟進、包保領導周調度、效能月通報,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提速提效。
去年,博晶科技(滁州)有限公司年產900萬套MiniLED燈板等項目在即將點火投產時,天然氣置換送氣進度跟不上生產需求。南譙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立即召開專題督辦會,第一時間與滁州新奧燃氣公司溝通,為企業量身定制施工方案。按照正常進度28天完成的燃氣工程,15天就完成,在企業點火調試設備前準時交付使用。
“遇到問題打電話給政府工作人員,能辦理的當天辦理,當天辦不好的,也能收到滿意的答復,從來沒有過推諉搪塞。”博晶半導體顯示科技項目滁州總指揮董強說。
眾博新材料項目土地摘牌當天“四證”齊發、當天開工建設;區國資公司僅用一周時間為暫無抵押物的凱撒新能源公司爭取到10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當好‘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服務員’,把企業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辦,全方位、全時段、全身心做好服務保障。”南譙區營商環境服務中心負責人付德才表示,正是通過不斷提升“亭滿意 譙頭堡”營商環境的“軟實力”,最終構筑起南譙經濟穩健發展的“硬支撐”。
“一次高效便捷的流程、一次優質到位的服務、一次及時有力的幫助,對企業來說,真切感受勝過千言萬語。”南譙區數據資源局(區政務服務管理局)局長徐懷勝表示,南譙堅持以“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企業獲得感最強”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上門服務、延時服務、預約服務、專人幫辦服務”等便利化措施,在企業建設前期優化建筑許可辦理,通過“服務前置、監管前移、審批后置”刷新建設項目審批速度。在企業遇到困難時,通過現場辦公、“一口”收辦等實行訴求閉環管理和解決。
在南譙區政府的大門入口處,記者發現,幾塊展板上分別晾曬著成績單,顯示著各單位在縣域經濟考核、重點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等工作中的考核排名,排名靠前和靠后都被顯著地標識出來。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為了扎實推進政府工作作風轉變,2019年11月開始,全區常態化開展月度評績工作,考評結果在全區通報并在展板和電子屏上公示。
“每天工作人員上下班經過門口都會看到自己單位的排名,排名靠前的人看到了干勁更足,排名靠后的人雖然丟面子,但是能知恥后勇。”姚志江表示,月度評績充分發揮了指揮棒作用,全區上下因此主動擔當作為,奮力爭先進位。
今年以來,南譙區各級領導干部共走訪企業和項目800余家次,解決企業用工、用地、融資等各類問題500余個。“南譙速度”不斷被刷新,南譙營商環境品牌不斷被擦亮。放眼如今的南譙,正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勃勃生機。
練好內功才能乘勢而上
身處蘇皖交界,對滁州市南譙區來說,危與機并存。
省際毗鄰地帶常是行政資源力量薄弱的地區,不僅獲得的關注少、資源少,還因為都市圈強大的虹吸效應,發展受限。但是當所毗鄰的地區發展趨于飽和,產業迭代、動能轉換之際,經濟的力量就會沖破行政的壁壘,外溢蔓延。
壓力化為動力,借力就會生成源源不斷的內力。實現“洼地崛起”,南譙沒有靠“近水樓臺”的區位優勢,坐等產業轉移,而是不等不靠,修煉內功,搶抓機遇,主動作為。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機遇來臨時,南譙區迅速找準定位,謀劃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和半導體等主導產業,堅持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充分用足用活各類政策資源招引重大項目,拉升高質量發展水平。發展思路清晰,發展目標明確,埋頭苦干,銳意進取,南譙區這才交出一份又一份優異答卷。
優化營商環境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解放思想、創新思路,一環扣一環推進、一步緊一步實施,久久為功。南譙區不斷錘煉干部作風,樹立為企服務理念,常態化與蘇浙滬等發達地區交流學習……這里的營商環境已成為企業家們交口稱贊的優勢,也成為企業不斷追加投資的信心之源。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如今,南譙已然擁有優越的地理區位和廣闊的發展腹地,因地制宜承接產業轉移的規劃,等高對標長三角的營商環境……這里正在成為產業轉移的熱土,成為投資擴產的福地。
把握發展機遇 勇擔發展重任
——訪滁州市南譙區區委書記姚志江
“實現首季‘開門紅’,得益于我們緊緊把握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始終堅持工業強區不動搖,全力以赴抓項目、穩投資、促發展。”滁州市南譙區區委書記姚志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高質量發展,項目為王。南譙區堅持以招大引強支撐有效投資,建立“雙招雙引”雙休日會商研判機制,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牽頭研判論證重大項目,破解“不能接”的難題,打通“能落地”的路徑,統籌服務保障重大項目快速簽約。推深做實產業鏈鏈長制,推動“單純引項目”向“構建產業鏈”轉變,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符合主導產業占比達70%。在重大項目前期、開工、建設三大關鍵節點,堅持“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提速提效,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7.1%。
“南譙區以平臺賦能,放大孵化效應,構筑聚才磁場,不斷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姚志江告訴記者,南譙區探索實施“基金+產業”“基金+園區”等模式,參與組建12只產業基金、總規模76.2億元,落戶10億元以上項目3個;出臺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工業強區政策,加快推進“個轉企”“小升規”“上臺階”,一季度新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7家;發揮高教科創城創新載體作用,新引進和孵化初創型科技企業26家。
營商環境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墑情”,是經營主體的生命之氧。南譙區落實“民聲呼應”新要求,推出“企情日記”等載體,實施政策處理和問題破難“兩個會商”,清單化、閉環式抓好訴求辦理,有效提振企業發展信心。為激勵干部擔當作為,該區還持續深化“轉作風、促發展、進前列”專項行動,常態化開展動車團隊、出彩干部等評先評優,著力打造“忠專實、勤政廉”干部隊伍。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已經進入實施加速期,南譙融入得越深,獲得的紅利就越大。”姚志江表示,南譙區將繼續把握戰略機遇,在一體化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堅持工業強區,在高質量發展上實現更大跨越,繼續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用新的奮斗開創南譙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本版圖片均由滁州市南譙區區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