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2023年6月5日TI11版)
強創新 指方向 善引 導重服務
民營經濟怎么干?天長給出優秀答卷
天長市城南新區新時代大道。
天長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天長市高郵湖漁光互補光伏發電。
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中部地區“百強縣”、全省“十強縣”、省內季度“賽馬”連續四季度位列前三……無論縣域經濟考核的規則怎么變,天長市始終居于“優等生”行列。這一項項驕人的成績,足夠讓天長人有滿滿的自豪感。有人說,天長經濟之所以有今天的局面,發達的民營經濟功不可沒。近年來,天長市聚力科技創新,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快裝備智能制造,大力扶持民營企業發展,使其由“散小弱”成長為該市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從散小弱到聚大強華麗蝶變
天長市民營經濟發達,創業氛圍濃厚,儀器儀表是起步最早的產業。立足產業基礎,強化項目支撐,激活創新潛能,天長市著力驅動智能儀器儀表特色產業集群化進程,實現了產業從“散小弱”到“聚大強”的升級蛻變。
天康集團智能流量計數字化車間里,技術人員正在緊張忙碌。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天康集團搭上智能自動化的快車,以“5G+工業互聯網”推動傳統制造裝備聯網、關鍵工序數控化,推動產業工藝變革。目前,該集團已成為國內溫度儀表最大的生產商,占據全國細分領域市場的35%。
據天康集團技術中心負責人介紹,由于儀表技術處于國內先進水平,天康還參與制定了部分國家標準,建立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等,還有一個國家級的檢測中心,經過中心檢測的合格產品,實現全球多個國家的互聯互認。
天康的發展之路是天長市儀器儀表產業不斷晉級的縮影。在天長市不斷出臺激勵政策精準支持下,該市逐步形成了以天康集團為龍頭、以滁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基地的儀器儀表產業集群。
據天長市經信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儀器儀表產業已成為天長市工業經濟“挑大梁”的首位產業,企業數突破450家,其中規模企業76家,高新技術企業62家,建成了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22年實現產值近300億元。
40多年勵精圖治,久久為功,天長市形成了產品門類全、創新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的儀器儀表產業集群,成功獲得首批“100家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稱號,滁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智能測控裝備制造創新型產業集群被科技部列為“2022年創新型產業集群”,全省僅有3家。
“放水養魚”激活一池春水
有人說,天長市民營企業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除了與蘇浙兩省近鄰的地緣關系外,重要的是地方政府有的放矢地“放水養魚”,充分釋放市場的強大能量。
安徽超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光伏組件的民營企業。2021年4月進入天長后,58天時間即建廠完畢正式投產,去年銷售額近16億元。
“天長的干部不僅熱情,而且專業。”安徽超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家兵說,天長市政府的招商團隊宛如一個咨詢公司,無論對光伏產業還是相關政策都有透徹研究。最終,招商工作人員專業、務實、高效的作風贏得陳家兵的信任,在經過多方考察后,最終選擇把公司落戶在天長。目前,該公司在天長市的二期廠房也將建成投產,三期廠房正在規劃之中。
20年前,今麥郎集團初到天長市汊澗鎮,第一間工廠正式投產時,企業賬戶上突然多了一筆款項,原來是天長市通過“免申即享”的方式,兌現了招商時向企業允諾的政策獎補,這令企業十分感動。此后,該集團不斷在當地追加投資,使其成為集團本部以外產業體系最全、面積最大的基地。截至目前,已建成涵蓋面品、飲品等在內的多個項目,累計投資達50億元。
優良的投資環境,讓天長市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成長。汊澗鎮黨委宣傳委員董正軍介紹,與今麥郎集團一起來到汊澗的,還有生產方便面碗及瓶裝水蓋的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從沒有億元項目到形成億元集群,這是大公司給汊澗鎮帶來的裂變效應。
“把已經落地的企業服務好,就是最好的招商廣告。”天長市營商辦副主任董旭認為,在日益激烈的招商環境中,以商招商、口碑引商,是天長以不變應萬變的“法寶”。
智能升級讓創新搶得先機
從“遙控器遙控全球,高壓包包打天下”,到充電器、磁性材料等產業集群興起;從過去勞動密集型的單一產業,到如今機械換人的科技助力。近年來,面對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天長市電子電氣產業集群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不斷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快裝備制造智能化、產品換代升級科技化,使傳統行業煥發了新的生機。
在秦欄鎮安徽龍源電子集團車間里,一條現代化智能充電器生產線,取代了過去由10余名工人操作的傳統流水線。目前,該公司生產的汽車、電動車充電器及配件等產品型號達30多種,年產值達2億元。然而,數年前該公司還在生產老舊電子輔助材料。為避免與同行競爭和碾壓,他們及時選擇轉型升級,通過對技術和設備的投入,很快打開局面,實現與國內多家知名企業達成合作關系。
近年來,秦欄鎮的電子產業呈集群式發展,該鎮生產的遙控器占國際維修市場70%的份額,電動車充電器占全國維修市場90%的份額。目前,該鎮民營企業多達2200多家,其中從事充電器、遙控器、高壓包等產品生產經營的企業近千家,并且已形成分工明確、鏈條完整的協作體系。該鎮先后獲得“安徽省產業集群專業鎮”“安徽省電子產品出口創匯基地”“安徽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等榮譽稱號。
推進智能制造、技術改造,帶動產能提升、產品提質。天長市堅持從“點、線、面”三個維度發力,“點”上開展“產品智能化”,“線”上實施生產線數字化,“面”上打造產業集群科技化,讓傳統產業煥發出蓬勃生機,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全市共有各類電子電氣規上企業56家,產值約150億元。
產業基礎從全民創業中來
2022年,天長市地區生產總值686.11億元,連續多年位居全省縣域“十強”。在2019年和2020年的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分類考核中,天長市連續兩年位居全省第一,這些成績與該市發達的民營經濟密不可分。
據了解,截至目前天長市共有民營企業2.7萬家,培育上市公司2家、百億企業3家、高新技術企業244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7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14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75家,三項指標均居安徽縣域第一。僅去年一年,天長市新增私營企業3755戶、個體戶9550戶,經營主體總數達8.9萬戶。
秦欄鎮,這個被譽為天長市民營經濟“黃埔軍校”的地方,是當地全民創業最好的見證。這里曾是老式電視機高壓包和遙控器產業集聚區。高峰時期,全鎮與高壓包、遙控器相關的電子組裝企業高達1200家,高壓包年產量1.5億只以上,遙控器產量2.5億只以上。
“如今,天長市每個鄉鎮都有工業園區,眾多企業集群式發展,形成了‘全鎮是個大工廠、街道就是流水線、企業就是大車間’的產業鏈分工合作模式。”天長市經濟協作中心副主任盧蕩對記者說,企業越來越多、不斷壯大的同時,天長市產業基礎也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跨越。
天長市為避免對民營企業政策扶持“撒胡椒面”,確保政府服務能夠精準滴灌企業所需,專門制定《天長市工業企業分層培育五年行動方案》,通過實施民營龍頭企業倍增計劃、小微企業成長計劃等,全方位陪伴全市每一個民營企業的全生命周期成長。者葉素健通訊員陳明俞登文(天長市委宣傳部供圖)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