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3年5月29日9版)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天長市銅城鎮的安徽徽寧電器儀表集團有限公司,看到廠房里一臺臺線纜高速智能編織機正飛速運轉。
“過去每小時僅能編織30米到50米,改進后的設備每小時可編織200米,產出快、效率高。”徽寧集團常務副總徐祖彬告訴記者。
電線電纜、儀器儀表是天長市的支柱產業。作為代表性企業之一,徽寧集團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滁州學院開展深度合作,設立博士后工作站,研發出電磁無線傳輸儀器儀表,解決了過去勘測中靠有線傳感人工采集壓力值遇到的行業難題。
近年來,天長市推進政產學研合作由自發式、碎片化向有組織、系統化轉變,形成創新鏈、政策鏈、資金鏈、人才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模式。
該市成立我省首家縣級公共研發服務平臺——天長市智能裝備及儀表研究院,吸引了南京大學、中科院、合工大等14家高校院所入駐,56名專家教授長期為天康、天大、鑫鉑等60多家重點企業提供技術攻關服務,打造了一批行業“小巨人”。同時,設立2000萬元的智能裝備及儀表研究院專項資金、2000萬元的產業創新引導資金,推動300余家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合作,省級以上研發平臺達70家。
去年,天長市新引進高層次科創團隊10個、實施30項產學研合作項目、轉化30項科技成果;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244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9.8%;戰新企業總數達109家,產值增長17.4%。今年,該市將實施“數字賦能”行動,建成30家市級以上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