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漫步在位于高郵湖西岸的天長市仁和集鎮東風村,一棟棟皖東水鄉徽式民居掩映在綠樹翠竹叢中,屋后的河水波光粼粼,房前蔬菜青綠養眼長勢喜人,連片的麥田,已經抽穗灌漿的小麥在初夏暖風里翻滾著綠色的波浪……
“以前,家家戶戶用的都是老式土坑旱廁,一到夏天,蒼蠅、蚊子到處飛,臭氣熏天。”回憶起往昔的情景,東風村73歲的村民劉玉蘭大娘眉頭就凝成了結,廁所氣味難聞、使用又不方便,不僅兒孫們不愿回老家,幾年前她老兩口也跟著兒子一家人住進市區,用上了清潔的抽水馬桶。
“鄉村里的不少傳染病是由廁所糞便污染和飲水不衛生引發的,改廁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群眾生活品質。”天長市鄉村振興促進中心副主任徐文祥介紹,早在2018年,該市按照全國“人居環境一類縣”目標任務,出臺《天長市“廁所革命”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將改廁工作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一起部署,統籌推進。
乘著鄉村振興惠民政策的春風,在廁改專項資金支持下,劉玉蘭將自家旱廁改造成室內洗手間,并將舊房子重新進行修繕。如今,劉大娘又搬回村子里,新建的廁所地面和墻上鋪著嶄新的瓷磚,干凈無異味。“衛生條件好了,村里老姊妹們在一起聊家常、跳廣場舞,成天親親熱熱多開心啊,咱還是喜歡回老家住。”劉玉蘭高興地說。
近年來,隨著“廁所革命”等鄉村振興項目持續推進,村里鋪設了自來水管網,新修了鎮村路、村組路,還安裝了嶄新的太陽能路燈,人居環境得到很大改善,面貌一新的東風村借助高郵湖灘涂萬畝林區、候鳥棲息地以及風力發電場等水鄉資源優勢,農旅產業也隨之按下“快進鍵”。
為了方便游客前來湖畔露營、野餐、觀鳥和賞景,東風村還將村民閑置的豬牛羊圈舍改造成衛生公廁。“村里的旅游產業越來越紅火。”東風村黨支部書記朱元曄說,依托民宿、露營、觀光等農旅產業,也有力地助推了村集體經濟快發展,2021年村集體總收入65萬元,2022年84萬元,預計今年將突破100萬元大關。
5月16日,筆者在金集鎮井亭村入戶走訪,村民王伯高在新改造的廁所旁還專門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現在不僅如廁方便,洗澡也更方便了,孩子們節假日更愿意回鄉下老家了。”隨著“廁所革命”走深走實,越來越多群眾像王伯高一樣,享受這項鄉村振興惠民工程帶來的便利,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東風村、井亭村農廁改造僅僅是我市農村廁改的縮影。”徐文祥說,天長市在農村“廁所革命”三年攻堅行動中,完成廁改20000戶。為進一步鞏固農村廁改成果,自2021年起,該市開展戶廁問題清理摸排,對照改廁規范,逐村逐戶實地過篩,扎實推進整治改造工程建設。根據清理摸排的實際情況,天長市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發改、財政等四部門聯合制定《天長市農村戶廁改造整體推進實施方案》,針對各類問題制定具體的改進措施,每年完成600戶,截至目前,該市累計改廁2160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