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并鑒定水稻種質資源3834份;創制一批品質達部頒一級、稻瘟病抗性達中抗以上的優異育種材料;選育并通過鑒定的兩系不育系5個;育成審定品種102個,其中通過國家審定品種64個,兩優5077、荃廣優836等64個水稻新品種通過國審;兩優6176、徽粳805等38個水稻新品種通過省審定;荃優822、荃優絲苗、荃優華占3個品種入選農業農村部2022年糧油生產主導品種;新品種年推廣600萬畝以上,增產增效顯著……
去年以來,我省深入實施“兩強一增”行動計劃,緊緊圍繞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需求,以實現水稻高產高質高效為目標,研發和示范推廣一批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和新裝備,大力推進水稻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為全省水稻“十九連豐”和口糧絕對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我們希望通過選育更多優質高產的水稻新品種,助力種業強省建設,將中國人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省農科院副院長、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李澤福告訴記者,在選育新品種的同時,體系科研人員還研發推廣稻作技術新模式10多項,其中水稻豐產優質與綠色增效協同機械化栽培技術、水稻機插同步側深施肥技術、沿江平原雙季稻機插高產高效生產技術、節水抗旱稻“三節一增”栽培技術、中稻主要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水稻機插緩混一次施肥技術等6項技術,被省農業農村廳遴選為2022年農業農村領域主推技術,在全省范圍內推廣應用,促進水稻生產實現綠色、高質、高效。
水稻良種良法應用創造了系列高產典型。2022年,在廬江縣郭河鎮打造的早稻再生稻覆膜機插技術示范方,頭季稻平均產量達715.1千克/畝,創下了我省沿江雙季稻模式頭季稻高產新紀錄;再生季在遭受高溫干旱影響情況下,產量達到290.9千克/畝,創造畝產1006.0千克的高產典型;在南陵縣示范推廣的雙季稻“南陵早2號”連作機穴播產量達1123千克/畝、“南陵早2號+天粳2號”早秈晚粳模式產量達到1203.7千克/畝;在安徽農業大學皖東試驗站水稻綠色高效示范片,畝產量最高達到1148.2千克/畝,平均產量為1136.4千克/畝,創安徽省水稻畝單產最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