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放眼皖東大地,一個個重大項目落地生根,一項項重點工程如火如荼,一座座工廠機器轟鳴……踏著春天的腳步,滁州這片天賦魅力的板塊活力迸發,擊打出奮進崛起的強勁節拍。
去年以來,滁州市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穩投資為重點,以抓項目為支撐,用高質量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2022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繼續領跑全省,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欣欣向榮的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全媒體記者計成軍攝
提升有效投資 增強發展動能
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其中,投資這駕“馬車”的“馬力”十足,可以增加有效供給,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關鍵作用。滁州始終把擴大有效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最積極因素,創新“雙招雙引”打法戰法,用重大項目增量做大經濟體量、提升發展質量。“十三五”期間,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8609.5億元,年均增長14%。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帶來了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連跨2000億、3000億2個千億元臺階。
去年以來,滁州市深入實施“雙招雙引”質量突破年、有效投資攻堅年行動,抓實項目“謀、引、落、轉”全過程,堅持頂格傾聽、頂格協調,虎口奪食拼搶項目,爭分奪秒建設項目,打出“雙招雙引”新攻勢。2022年,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78個,天合儲能、億晶光電、旭和新能源等8個百億元項目簽約落地,在全省率先實現百億項目縣域全覆蓋。全市新開工億元項目430個,其中5億元以上工業項目93個;新投產億元項目320個,其中5億元以上工業項目65個,累計到位資金532.7億元。力神動力電池、捷泰電池片等一批重大項目快開工、快投產。
今年1月29日,春節后第二個工作日,市委、市政府再次召開高規格的“新春第一會”,會上集中簽約招商引資項目21個、國家級領軍人才項目10個,總投資超530億元。當天,滁州市還在滁州經開區舉行了全市招商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98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895億元,吹響了持續推進“一改兩為”、強力攻堅“雙招雙引”的沖鋒號角。一季度,全市新招引億元項目161個、總投資近千億元,其中80億元以上項目4個;參加省集中開工項目數、總投資額、年度投資額分別居全省第2、第3、第3位。
滁州市深入實施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行動,圍繞“延鏈、補鏈、強鏈”,優化科技創新政策,加快“千億技改、千企升級”步伐,推進工業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四化”改造,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新產業培育壯大,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今年一季度,全市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增長73.6%,高于全省52.6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位。
“投資,既不能搞‘大水漫灌’,也不能搞低效投資、過度投資,而應以更加高效、優質、精準的投資,提高投資的投入產出效率。”市發改委總工程師朱震說。依托有效投資的導向與拉動,滁州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2022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8.3:50.1:41.6。通過工業投資的支撐,工業經濟發展更快了;通過民間投資領域的拓寬,民營經濟活力更足了。2022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610億元,同比增長5.5%,經濟總量穩坐“安徽第三城”,增速全省第一。
搶占風口投資 加快產業集聚
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滁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發展十大新興產業的部署要求,完善鏈長制和“雙招雙引”專班推進機制,落實“管行業必須管投資”和“賽馬”激勵機制,實施重點項目分級清單化管理,加大重大項目協調調度力度,以精準有效的投資助推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努力推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在千帆競發、虎口奪食的區域競爭下,滁州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光伏、半導體、汽車、新能源電池、醫療器械、智能家電、新型化工、食品等八大產業鏈鏈長制,實行“一套班子、一只基金、一個協會、一個研發平臺”的模式,加快編制八大產業發展規劃,創新開展“黨建聚鏈 助企發展”行動,在全省率先建立八大產業鏈黨委,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合一”、多鏈協同。先后舉辦中國國際涂料大會、光伏行業大會、先進電子材料大會,圍繞八大產業鏈不斷補鏈壯鏈強鏈,招引了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牽引力帶動力強的項目。僅2022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暨(滁州)光伏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期間,就有16個光伏制造項目落地,總投資達1017億元。
安徽亞芯微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現場。 全媒體記者盧志永攝
機遇千載難逢,機遇稍縱即逝。近年來,面對光伏產業這一新“風口”,滁州搶抓“雙碳”機遇,利用資源稟賦,通過產業鏈招商加快產業集聚,先后招引隆基、東方日升、福萊特、亞瑪頓、晶科、福斯特、陽光電源、捷泰等光伏產業頭部企業落戶,構建起日趨完整的產業鏈,去年產值達873億元,連續兩年增長超100%。其中光伏組件、光伏玻璃產能分別占全國11%、21%,占全省60%以上,正全力打造“世界光伏之都”。
安徽英發德盛科技有限公司太陽能電池片生產線。全媒體記者盧志永攝
走進寧滁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啟動區內挖掘機揮舞長臂,工程車來回穿梭;廠房內,工人們爭分奪秒、抓緊生產……到處是一派加快建設、蓬勃發展的喜人景象。“一期去年2月8日簽約,2月15日開工,6月30日投產,從破土動工到投產僅用了140天,刷新了行業速度。二期今年1月份投產,兩期整體達產后,將實現年產值近230億元。”捷泰公司負責人王海超說,政府的投資政策、優良的營商環境、優越的區位優勢、完善的產業鏈條,都是企業落戶滁州的因素。“目前滁州隆基的產能為20GW,占到集團總產能的40%,成為除總部之外最大的基地。”隆基樂葉滁州基地副總經理陸順書表示,從發展態勢來看,如今滁州的光伏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產業鏈,也直接印證了企業當時落戶滁州的正確性與前瞻性。
在中國光伏產業的版圖上,滁州板塊異軍突起、引人注目。光伏產業的騰飛是滁州市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運用市場邏輯、資本力量和平臺思維,培育龍頭、招大引強,從無到有,有中做優,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的生動寫照。
著眼長效投資 完善基礎設施
日前,記者在滁寧城際鐵路滁州高鐵站施工現場看到,建設者們正在進行裝飾裝修作業,從年初完成熱滑試驗,到3月21日滁州段一期、二期工程通過驗收,總投資約180億元的滁寧城際鐵路通車運營進入倒計時。
航拍滁寧城際鐵路相官車輛段。 全媒體記者計成軍攝
滁州著眼長效發展,進一步提升區域競爭力,“十三五”時期基礎設施投資年均增長18.6%,高于全部投資4.6個百分點,城鄉基礎設施網絡化程度、現代化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其中,累計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投資535.11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2.06倍。滁州市大力推進與長三角的交通對接,滬渝蓉高鐵開工建設,寧淮、合新等鐵路、寧洛“四改八”、滁合、來六、明巢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設,汊河大橋全幅通車,通用機場、航道港口等項目有序推進,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647公里,位居全省第一,與滬蘇浙形成了8條高鐵輕軌、12條高速公路、9條水運航道的立體綜合交通網絡。
圍繞文明城市創建和民生改善,滁州市實施大規模城鄉建設。2018年以來,滁州市、縣兩級主城區完成投資超2500億元,實施重點城建項目超2200個,建成區面積從231平方公里擴展到2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51.9%提升至62.5%,較2008年提高了20個百分點以上。特別是去年以來,滁州市以城市更新行動國家試點為契機,滁城市政公用設施投資超百億元。滁州大道、龍興路、紫薇路下穿、菱溪路上跨等一批道路聯通工程建成,奧體中心、滁州中學新校區等一批惠及民生項目投用,龍蟠河公園三期、澗北公園、北大街改造等一批改善環境項目完工。
這些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讓滁州的城鄉出行更便捷、環境更優美、功能更完善、生活更宜居,彰顯了投資對經濟增長和公共服務提升的乘數效應。朱震說,“目前滁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將以重點區塊的填平補齊為主,不搞大拆大建,重點進行城市更新、微改造和公共服務、社會事業改善。”
百舸競發勇擔當,中流擊水敢為先。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滁州市將全面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錨定“干”的決心,保持“拼”的勁頭,下足“實”的功夫,緊盯“雙招雙引”主戰場,聚力抓投資、全力拼經濟,努力創造出色、出彩、出眾的一流業績,奮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