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市常住人口凈增6萬人,居全省第二——
滁州人口數據,藏著怎樣的“智”匯密碼
405萬人,這是省統計局發布《2022年安徽省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的2022年滁州市常住人口數據,比上年增加6萬人,常住人口增量居全省第二。
人口總量,不僅僅是一個數字,它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基礎,其背后有著深遠的經濟、文化、社會意義。
人口凈流入,對一座城市來說往往意味著更具發展活力和潛力。
將時間線拉長來看,2021年發布的滁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情況顯示,彼時,全市常住人口為398.7萬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4.9萬人,10年平均增長0.12%,是全省人口增長的6個市之一。
人口持續增加,成為近年來滁州經濟社會發展成績的最好注腳。都說現在流行“用腳投票”,顯然,隨著滁州經濟站穩全省第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將這一票投給了滁州。
滁州,襟江帶淮,地處合肥南京之間,高鐵縮短的時空距離放大了兩者對人才乃至人力資源的虹吸效應。
在這樣的背景下,滁州市常住人口依然保持上揚的曲線,殊為不易。這其中,既有著滁州經濟發展,沖進并站穩全省第三、躋身全國百強,活力之城的吸引力;更有著滁州構建人才發展“大格局”,讓“才”到滁州大有為,創新之城的召喚力。
我市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頭扛起第一責任,調整成立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并任組長,連續三年親自謀劃實施招才引智工作舉措,實行項目化推進。市委連續兩年新春第一會聚焦“雙招雙引”,市“四套班子”主要負責同志身先力行,千方百計引人才、招項目,旗幟鮮明確立人才強市首位戰略。
落子“關鍵處”,下好“一盤棋”。建立“一會三清單”推進機制,實行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部門述職,建立領導小組議事規則、成員單位職責、年度重點任務“三個清單”,將人才工作納入全市招商引資“三看三比”巡回檢查、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內容,以及縣域經濟考核、綜合考核體系,推動各級黨委(黨組)做到重大決策必問人才、部署工作必講人才、基層調研必訪人才、黨建述職必述人才。
順暢了機制,還需完備的政策保障。
我市堅持等高對接滬蘇浙等長三角先發地區人才政策,先后出臺了人才創業資助、購房補貼、金融支持等惠才政策,構建完備“引育留用”政策體系。注重破解以往人才政策“碎片化”“部門化”問題,將原有散落在各職能部門的人才政策進行系統集成、迭代升級,今年新出臺了《滿天星人才計劃》,聚焦打造“巨星薈萃、群星云集、繁星遍布”的人才生態。同時,大力提升政策“含金量”,拿出真金白銀推動人才集聚,給予高精尖人才量身定制特殊支持,高層次人才1000萬元人才項目“天使投”及最高400平米100%購房補貼等。
2022年以來,我市搶抓春招“黃金季”,市縣聯動、通力配合,在全省率先開展高校畢業生系列招引活動。線上,舉辦大學生云招引活動860多場,市縣兩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現場推介,面向全球發出了“來滁州、正當時”的人才宣言;線下,開展“千企百校行”活動,全市成立“產業鏈+縣市區+園區”18個校招工作專班,赴南京、合肥、武漢等高校資源豐富城市開展集中推介,舉辦“2+N”招聘會2600多場。
市縣“一盤棋”的大人才格局下,引人才、聚人力資源成效明顯,2022年,全市引進大學生近2萬人,幫助企業招工引才超10萬人。
人才,乃至人力資源競爭的關鍵,是環境之爭,更是服務所至。
能不能吸引人才、集聚人力資源?作為后發地區的滁州,始終堅信,優質服務環境是最關鍵的“密鑰”。
堅持以更暖心的服務凝聚人才,更細心的服務增進創新創業信心,更貼心的服務留才安才,不斷增強人才黏性,持續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生態。
走好“先手棋”,在改善人才發展的社會環境、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上出實招、優服務、解難題。
我市完善“一卡一網一窗口”服務體系。在市行政服務中心設立人才服務專窗,整合市直部門51項服務事項,實行“一窗受理、全程辦結”。建立人才認定、惠才惠企線上申報平臺,開發建設人才數字綜合服務網,推進實現“一窗受理、一卡通辦、一網兌現”綜合服務模式。
強化“金融助創+生活安居”支持保障。聚焦人才普遍關注的貸款融資、住房保障、健康醫療等事項,設立3億元“天使投”基金、5000萬元“人才貸”風險補償資金,開發“人才擔”、大學生“樂創滁州”貸,2022年為4000多名高層次人才授信超15億元,幫助730多個人才項目融資2.3億多元,市區規上工業企業、科教研發機構等引進的141名人才享受住房補貼850余萬元。
落子“制勝棋”,讓人才“安家”更“安心”,滁州強化教育醫療保障服務,推動南京瑯琊路小學、蘇州外國語學校等名校在滁設立分校,與上海九院、南京鼓樓醫院、安醫附院等滬寧合優質醫院建立醫聯體12個,讓各類人才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醫療資源。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市擁有合作院士78名,國家級、省級領軍人才和博士等高層次人才超1.2萬人,專業技術和高技能人才超45萬人,大學生超55萬人,人才資源總量80萬。
對一個城市而言,人口就是城市細胞。細胞活躍,城市才更具活力。但人口流入,比數量更重要的是質量。
2022年,滁州市實現生產總值3610億元,經濟總量穩坐“安徽第三城”,增速全省第一。在全省季度“賽馬”評議中,經濟運行連續四個季度全省第一,營商環境連續三個季度全省第一,首次獲評“全國最佳引才城市”。
發展穩中向好的滁州經濟,也說明了這不斷增加的人口紅利正在轉變為人才紅利。
把“人口虹吸”變成“人才紅利”,讓人才發揮真才實干,讓城市成就人才發展,滁州正在“人”與“城”的雙向奔赴中,唱響更響亮的“城人之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