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問題在家就能反映,網格員進家入戶現場解決,服務越來越貼心了。”2月10日,瑯琊區豐山街道高巷社區居民張某由衷感慨。原來,該社區網格員通過巡訪了解到金色河畔小區11棟住戶有煩心事,網格員現場協調,不僅解決了樓下衛生間、廚房頂部漏水問題,還幫助樓上住戶申請補助解決生活困難,化解了多年的積怨。
“網格員就是咱們的‘小管家’,遇到麻煩就找他。”如今,這句話已經成了社區居民的口頭禪。群眾需求在哪里,網格服務就到哪里。今年以來,瑯琊區以網格化服務管理激活平安建設“神經末梢”,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編織“一張網”全掃描。該區在全面掌握全區44個村和社區管轄面積、人口數量結構、設施布局等基礎上,科學劃分399個網格,按照“1+1+1+N”模式組建了由44名村和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總網格長,“兩委”班子成員擔任網格長,315名兼職網格員,500余名志愿者參與的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隊伍。他們風雨無阻穿梭在大街小巷,收集民意、宣傳政策、化解矛盾、排憂解難。同時將黨建網格、平安網格雙網互聯、雙網融合,協同發力。
繪制“一幅圖”無縫隙。全區所有網格統一編碼399個,以“一張圖”的方式展示網格基本信息,明確每個網格的范圍,并在社區(村)、小區、村民組等顯著位置公布,遇到問題找誰、怎么聯系一目了然。同時將反詐騙、疫情防控、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防溺水、食品藥品安全等平安宣傳送入千家萬戶。“你好,我在樓棟公示牌上看到了聯系電話,我們反映小區3號樓棟下水管道堵塞問題。”接到電話后,清流街道鳳凰湖社區沁春園小區網格責任人逐一對接該樓棟12戶居民,在征得同意后,協調專業施工隊進行了疏通,做到了大事小情未動先知,一動即消。
細化“一項單”定職責。結合權責清單、公共服務清單和基層工作實際,充分整合公安、司法、信訪、行政執法等力量,編制社會治安、電信網絡詐騙、矛盾糾紛排查、食品安全、特殊人群管理等18項平安建設事項清單,明確網格責任區、主管部門、配合部門、作業流程等具體要求,建立網格事件處置規程、巡查走訪制度、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考核辦法等工作規范,夯實了民情聯通、治安聯防、服務聯辦、問題聯治、矛盾聯調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
各街道、各社區(村)還選準“小切口”推行“微治理”,強化“微創新”,將網格管理與社區議事相結合,打造網格化管理服務場所新陣地:鳳凰社區利用小區閑置設施設立“議事亭”“議事長廊”,營房社區打造“服務零距離”“城市會客廳”平臺,龍池社區利用小區廣場、樓棟前空地等實施“樓道板凳議事會制度”,通過網格員將熱點難點問題送到居民家門口進行評議解決,有效確保治安隱患排查、矛盾糾紛化解“快、準、好”。“建立智慧社區數據庫,社區12個網格對應12塊區域,平臺線上派單、社區線下處理,形成問題收集、辦理、反饋、評價閉環辦理流程。”瑯琊街道鳳凰社區書記娓娓道來。
平安不平安,群眾說了算;網格怎么樣,數據來印證。去年以來,區街綜治中心依托網格服務平臺和綜治網絡信息系統受理群眾事項313件次,辦結297件次,辦結率95%,群眾對工作態度、辦理結果等方面滿意度100%。共排查矛盾糾紛200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