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陳婉婉)記者2月1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與醫學部瞿昆教授課題組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王志凱特任研究員團隊合作,揭示了細胞有絲分裂期轉錄調控動態機制。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科學進展》。
細胞在進入有絲分裂時,通常伴隨著染色質的逐漸固縮和基因轉錄的顯著減少,而當細胞退出有絲分裂時,子細胞的染色質狀態和基因轉錄又逐漸被重新激活。在整個過程中,細胞的染色質狀態是如何動態變化的,又存在什么樣的關鍵轉錄調控,探究這些問題對于理解有絲分裂期“轉錄記憶”的傳遞具有重要意義。
在該研究中,團隊繪制了來自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6538個L02胎肝細胞的高質量染色質可及性圖譜,并通過假時間軌跡、多組學整合、原位成像、轉錄因子擾動等干濕結合的分析策略系統性探究了有絲分裂期染色質狀態和轉錄調控的動態變化,揭示了有絲分裂期細胞染色質可及性先減少后增加的動態變化和作為“轉錄記憶”載體始終活躍的染色質可及區域,發現了大規模轉錄因子與染色質的動態相互作用過程,從中鑒定出新的調控基因重激活的轉錄因子,從而構建出整個有絲分裂期轉錄調控網絡的動態演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