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鳳,攬得天下英才;繁星璀璨,激揚奮進力量。
過去一年,我市經濟運行連續四個季度全省第一、營商環境連續三個季度全省第一、年度總評全省第一,暖民心行動滿意度全省第一……從“開門紅”,邁步“季季紅”,最終實現“滿堂紅”。
一系列“亮眼”成績的背后,離不開人才的強力支撐。古往今來,人才,都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對于跨越發展中的滁州而言,更是求賢若渴、唯才是舉。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堅定不移推進人才強市戰略,持續實施招才引智“十大舉措”,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大力營造“亭滿意”親商敬才環境,努力為各類人才提供最優政策、最好資源、最佳服務,累計集聚了80多萬英才,有力推動了支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城市能級提升,形成了人才與產業深度融合、城市與人才相互成就的嶄新局面。
2022年,全市人才工作堅持以助力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落實招才引智“質量突破年”活動任務為重點,搶抓人才“第一資源”,廣泛集聚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和優質項目,亮點紛呈,引人矚目。市委書記抓人才工作評議考核居全省第3位,幫助企業招工引才首次突破10萬人,獲評省級人才團隊和人才工程數全省“雙第一”,獲評省級海外歸國人才項目數、新引進海外人才數全省“雙第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市首次被評為“全國最佳引才城市”,為全省唯一。
構建大格局“引才聚才”
去年12月19日,2022年“智匯滁州·會客虹橋”揭榜掛帥人才活動成功舉辦。現場發布了“四海招賢”榜97名高精尖缺人才需求,以及“揭榜掛帥”關鍵技術需求64項,總榜金近2.5億元。
“揭榜掛帥”是柔性引才的創新之舉。連續三年,我市圍繞解決困擾企業的難題,立足長三角、面向全世界,開展關鍵技術“揭榜掛帥”活動,廣發“求賢帖”、尋覓“揭榜人”、攻克“技術關”,賦能滁州高質量發展,累計發布170多項關鍵技術需求、榜金近6億元,吸引境內外300多個高層次人才團隊來滁洽談合作。
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滁州對于人才的渴求,并非停留在口頭上,而是化為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項具體政策,化為各部門的一次次實際行動。 (下轉第三版)
黨管人才是實施人才戰略的根本保證,也是實現人才優先發展的重要保障。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頭扛起第一責任,調整成立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并任組長,連續兩年親自謀劃實施招才引智“十大舉措”,為全市人才工作把舵定向。
市委連續兩年新春第一會聚焦“雙招雙引”,市“四套班子”主要負責同志均出席,全市所有處級以上干部參加,強勢宣示人才強市首位戰略,在社會各界形成強大感召力。
不僅如此,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人才工作,市領導帶頭召開企業家人才早餐會、人大代表招才引智座談會、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會、人才工作座談會等,千方百計引人才、招項目,示范帶動形成了全市上下高度重視、齊抓共管的“大人才”格局。
“真誠希望更多海內外優秀人才關注滁州、智匯滁州、扎根滁州,盡情釋放創新智慧和創造激情,與我們一道攜手奮進,共赴現代化建設美好未來、共創高質量發展更好業績。”在2022年“智匯滁州·會客虹橋”揭榜掛帥人才活動上,市委書記許繼偉再次誠邀四海精英、八方英才,在滁州這片創新熱土、創業福地上大顯身手、成就精彩。
打造策源地“用才育才”
來自滁州學院的李剛博士是來安縣引入的第一位“科技副總”,其促成了自身服務的企業安徽上丞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與滁州學院合作共建“安徽上丞軍民融合產業研究院”。該產業研究院的成立,標志著來安縣“科技副總”由個人點對點服務企業的1.0模式,向著組建科技團隊、建立科研平臺、服務整個產業發展的2.0模式提升,其工作經驗和主要做法入選了省科技廳科技服務“兩為”典型案例。
用一賢人而群賢畢至,相一良馬而萬馬奔騰。
如何讓“英雄有用武之地”,讓人才專心干事創業?搭建好人才事業平臺至關重要。
我市堅持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緊扣產業發展抓引育。建立八大戰新產業人才需求目錄,首創發布“高精尖缺”人才“四海招賢”榜,首聘10家高校新時代“人才強市合伙人”,在全省率先開展大學生“千企百校”系列招聘活動等。數據顯示,去年以來,我市共舉辦“2+N”招聘會2600多場,靶向引進戰略“帥才”、產業“英才”、制造“匠才”、博士等高層次人才和團隊400多名、省級領軍人才項目20多個、大學生1.6萬多人,幫助企業招工引才10.55萬人,引進海外人才260多人,新實施大院大所合作項目65個。
平臺是科技創新和人才施展才華的舞臺,只有搭好平臺,才能吸引人才,推動創新創造。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市發揮滁州“緊鄰合寧”優勢,扎實推進與南京、上海楊浦區、長三角人才聯盟城市合作交流,深化政校院企協同創新,成立中國光伏材料研究中心、安徽省半導體與智能傳感產業研究中心,新申報7家院士工作站,新建省級研發平臺、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和海智基地近50家。同時,做優孵化平臺成才。2022年以來,全市共推薦申報27家產業化基地,獲批國家、省級科技園區、“星創天地”等孵化平臺52家。如今的滁州,業已成為人才發展新高地,讓更多“千里馬”在皖東大地創新創業競相馳騁。
我市在重視人才引進的同時,持續加大本土人才選育力度,精準實施系列人才培養工程。開展“新滁商”“制造匠才”、鄉村振興人才等專項行動,首設光伏工程技術專業和“蘇滁定制班”,全年新培訓優秀企業家、技術技能等各類人才突破5萬人,培育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產業創新團隊近50個,形成創新成果380多項。
涵養生態圈“愛才留才”
“滁州創造了卓越不凡的發展成就讓我激動,牢牢把握了千載難逢的機遇讓我心動,具有高效暖心的服務環境讓我感動。”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滁州本土企業家安徽中益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守中在2022年全市“雙招雙引”工作動員大會上發出感慨。
引才育才,更要留住人才。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健全工作機制,完善人才政策,堅持以人才實際需求為導向,著力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吸引各類人才為我所用。”就人才服務工作,許繼偉多次強調,要提升服務質效,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務體系,精準服務各類人才,努力讓滁州成為各類人才匯聚培養之地、價值實現之地。
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落戶滁州、深耕滁州,我市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積極打造人才“溫暖之家”。堅持聚焦人才急難愁盼,圍繞人才發展全周期全鏈條需求,通過出臺人才資助獎補、創業扶持、購房補貼、薦才獎勵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競爭力強的惠才政策,使人才群體在政治上受到重視、工作上獲得支持、生活上享受便捷,實現“引得來、留得住”。
我市持續完善“一卡一網一窗口”服務體系,拓展“一站式”服務窗口事項達51項,制發“亭城英才卡”,開發建設人才數字綜合服務網,線上線下提供交通便利、醫療保健、消費旅游等76項權益服務,全年服務人才2.2萬人次。
針對人才普遍關注的金融助創、安居保障等事項,我市完善“天使投”、出臺“人才貸”、健全“人才擔”,為4000多名高層次人才授信超15億元,幫助730多個人才項目融資2.3億多元。
完善黨委聯系專家制度,設立企業“首席服務員”“助創專員”,持續開展“人才服務千企大走訪”“我為人才辦實事”等活動,市縣兩級走訪企業3.2萬家,協調解決各類訴求1.3萬個,人才獲得感顯著增強。
此外,我市還盯緊人才生活的“關鍵小事”,借力長三角一體化,與長三角醫療機構合作項目139個,在滁設立南京兒童醫院滁州分院,建立醫聯體12個,成立專科聯盟超過40個。南京瑯琊路小學等四所知名中小學在滁設立分校,新建園區人才公寓7060多套,對于人才需求努力提供“滁周到”服務。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站在新的起點,全市上下正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以“開局就發力,起步就沖刺”的干勁,全力掀起“招才引智”新攻勢,著力打造“巨星薈萃、群星云集、繁星遍布”的滿天星人才生態,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