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一早,市委書記許繼偉,市委副書記、市長吳勁如約與7名企業家共進早餐,問需于企,問計于企,共商發展良策。
對于企業提出的發展難題與真誠期盼,他們當即表態,要求相關部門在精準服務上下更大功夫,一企一策,高質高效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以一流營商環境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當今,區域之間的競爭已由“政策驅動”轉向“環境驅動”,由拼資源、拼區位、拼政策逐步轉向拼服務、拼環境、拼創新。
善戰者,求之于勢。
近年來,我市緊扣高質量發展命題,持續開展“雙對標”,用心打造“亭滿意”營商環境品牌,精準有力做好服務市場主體工作,厚積高質量發展底氣。
堅定不移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堅持“頂格戰法”,通過目標牽動、市縣聯動、專班促動,讓“黑馬”滁州在“雙圈互動”“左右逢源”中,從投資政策“洼地”搶占營商環境“高地”
5月23日簽約落戶瑯琊區,7月1日舉行開工儀式,總投資105億元的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僅用38天,這讓中潤新能源(滁州)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對“瑯琊速度”贊不絕口。該集團董事長龍大強更是興奮地表示:“項目能落戶瑯琊區,除了滁州光伏產業鏈日趨完整的因素外,我們更看重這里的營商環境”。
“沒想到,政府為了保證我們的用地需求,短短5天,就完成了1200畝的規劃用地審批手續,讓我們在滁州做事業更有底氣!”安徽金軒科技公司董事長楊永林對于滁州此般高效辦事效率由衷贊嘆。
客商肯定的背后,是我市政策疊加優勢的聚集效應,更是我市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吸引力。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如何吸引更多企業家到滁州投資興業?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知勢謀局,將打造“亭滿意”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動、齊抓共管,聚焦打造最優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服務環境,在區域競爭中贏得更多優勢和主動。
2020年10月,召開千人大會,動員全市上下對標省外先進、省內一流,打造“亭滿意”營商環境服務品牌,對標長三角,讓“長三角地區能辦的事滁州都能辦”。
2021年2月,召開全市“新階段再出發”動員大會,作為“新年第一會”,提出要在全省爭一流、在全國爭位次。
2022年,全市上下把深入貫徹“一改兩為五做到”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對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做到”“十嚴禁”“三保障”要求,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國一流的“亭滿意”營商環境。
頂格推動,彰顯決心。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每季度專項調度為企優環境工作,市政府組建由各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18個營商環境重點領域工作專班,定期召開工作調度會,在常態化對標學習滬蘇浙等先進地區的基礎上,聚焦18個重點領域,完善調度單、提示單、約談單等調度機制。今年以來,共列出問題清單227項,逐項調度推進,制發提示單、提示函54期。
在“亭滿意”的帶動下,來安“來安心”、全椒“全舒心”、定遠“定放心”、南譙“譙頭堡”、鳳陽“鳳如意”等服務品牌,如雨后春筍,遍布滁州。
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以學習借鑒長三角先進地區經驗為指引、固化成熟做法為主線、解決企業反映實際問題為重點,制定出臺全省首部優化營商環境地方性法規《滁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該條例細化了國務院條例和省實施辦法16條、借鑒吸納滬蘇浙先進地區改革經驗做法18條、提煉滁州特色做法16條,以法治賦能“亭滿意”,從法治層面為各類市場主體活動提供“硬核”護航。
一組數據,足以印證投資客商對這座城市的認可。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市新簽約億元項目388個,完成全年400個目標任務的97%,其中,500強企業投資項目13個,上市公司投資項目46個,外資項目11個,高新技術企業投資項目83個;新簽約項目總投資1819.5億元,單體平均規模4.7億元;新開工億元項目322個,同比增長18.8%,新簽約項目轉化率51%。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拿出刀刃向內的決心、自我革命的勇氣,瞄準企業需求,加快流程再造,釋放制度紅利,實現服務做加法、環節做減法、效率變乘法,讓市場主體在滁州創新愉快、創業愉快、創造愉快
“7月1日完成土地摘牌,7月5日完成公示,7月6日就拿證開工建設,政府高效服務,為企業項目建設節省了約4個月時間。”凱達興公司負責人趙東徽告訴記者,這讓企業更有信心把項目干好,把企業做大,確保年底前投產。
企業和群眾滿不滿意,是檢驗政務服務的根本標準。
記者從市數據資源局了解到,為高效便民利企,我市推行“窗口融合”便利機制,自今年2月19日開始,實行雙休日和節假日輪崗365天“不打烊”服務模式,稅務、市場監管、人社等行政審批和水、電、氣等公共服務高頻事項提供365天線下服務,其他非高頻事項提供節假日預約服務,破解企業、群眾“上班沒空辦、下班沒處辦”難題。
“辦理兩家分支機構遷移登記,從申請到領取營業執照只花了一個小時,而且只需跑一個登記機關就可以把原來要跑兩個登記機關的事情辦完,便捷又高效。”日前,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滁州地區業務負責人通過“市內遷移登記”改革模式,順利領取了變更后的營業執照,體驗了一回“家門口”的便利。
針對群眾和企業提出的“煩惱”與“期盼”,我市把政務服務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頭戲,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從推動業務流程優化上不斷發力,以高效優質的政務服務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依托“皖事通辦”平臺,實現企業開辦事項“一網填報、合并申請、一次辦理”,將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在全省率先設立高層次人才服務專窗,整合市直部門17家55個人才服務事項,實現人才服務“最多跑一次”。新建商品房契稅“套餐辦”,聯合稅務局通過信息整合、數據篩選、定點推送的方式,實現數據實時交互、自動核驗,契稅繳納聯動辦理,平均辦理時長壓縮至15分鐘……
改革越向縱深,釋放的動能也就越大。
扎實開展“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提升工作,全市11.04萬個政務服務事項,平均審批時限從2.56天減少到1.68天,壓縮34.38%;直接取消或者實施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事項等材料5903項,提交材料減少63.23%;政務服務滿意度連續8年居全省前列。
此外,在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上,不斷拓展線上線下辦理渠道,8個縣(市、區)分別與蘇浙9個縣(市、區)簽訂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戰略合作協議,涉及公安、市場監管、人社、衛健、醫保等部門1400項“跨省通辦”事項清單。在全省首批試點設立個人長三角“一網通辦”線下專窗,并刻制“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服務專用章”,全省首張“跨省通辦”新生兒社保卡、營業執照分別在該市來安縣和南譙區發放。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
近年來,我市秉承“長三角地區能辦的事滁州都能辦”的目標意識,持續開展營商環境“雙對標”活動,組織市直部門先后30余批次赴蘇州市、杭州市、南京市以及昆山市等先進地市調研學習,定期研究梳理提升舉措,并于今年初,對標滬蘇浙等先進地區的服務場景、審批場景、保障措施,在營商環境18個重點領域,研究提出150條提升舉措,出臺《滁州市優化營商環境150條(2022版)》。這也是我市連續第3年推出的3.0版營商環境提升舉措。
進企業去!到車間去!全市黨員干部樹立人人都是“服務員”、人人都是“店小二”的服務理念,堅持“政府圍著企業轉,企業有事馬上辦”,從“坐著辦公”轉變為“上門服務”,切實為企業紓困解難
9月4日,我市突發疫情,主城區實行臨時性管控措施,但位于瑯琊經開區奶酪博士項目運轉如常。項目建設工地上,挖掘機、推土機來回穿梭作業,施工人員鉚足干勁搶進度、趕工期。“整個園區反應都非常迅速,園區領導第一時間通知我們啟動應急預案。封閉期間,核酸檢測、物流車輛進出、員工餐飲保障等方面都不需要我們操心。”該項目總經理張杰告訴記者,在園區的有力保障下,企業封控不停工,絲毫不耽誤工程進度。該項目也在11月1日順利實現投產。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道擺在眼前的時代考題。圍繞掣肘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如何讓服務既有溫度又有成效,如何讓群眾舒心、企業順心,讓營商環境越來越好,滁州一直在努力——
今年來,我市持續開展“遍訪企業、助企紓困”“深入聯企、深度助企”系列幫扶活動,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聯系幫扶企業“首席服務員”,定期召開產業鏈鏈長會、企業家早餐會和企業家座談會,聽取企業家心聲,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
堅持“政府圍著企業轉,企業有事馬上辦”,創新開展領導干部“深入聯企、深度助企”活動,按照“定領導、定企業、定時間、定任務”的要求,持續健全服務企業長效機制。33名市級領導“點對點”對接市直園區重點規上企業,全市規上企業均明確1名縣級以上負責同志包保聯系幫扶。
不讓企業久等、不讓企業為難、不讓企業反復跑,能當場解決的難題必須當場解決,能不過夜的問題必須當天解決。全市各地用“保姆式”全過程服務消除企業后顧之憂。
我市成立市、縣兩級企業服務中心,專司企業幫扶、項目幫辦。拓寬企業訴求收集渠道,在政務大廳設立企業幫扶專窗,建立滁州市“企業服務直通車”微信公眾號,在全省率先開通12345市長熱線服務企業“1號鍵”話務端,7×24小時全天候受理企業訴求;出臺《滁州市企業訴求“一口”收辦、閉環管理工作機制》,受理問題全部通過安徽省“為企服務平臺”交辦、督辦。今年以來,累計收集企業訴求20568件,辦結20403件、辦結率99.2%。
同時,針對今年以來,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對各類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市在抗疫扶持、用地用能、人才用工、融資貸款、項目推進等方面助企解難,建立完善“兩員三單四包”“科技副總”“企業家綠卡”“一企一警”等幫扶機制,出臺支持企業平穩健康發展18條意見和工業企業19條“穩增長”措施,全力幫助各類企業提質擴量增效。截至目前,累計組織線上線下政策宣講1037場、參與市場主體20508家,精準推送政策信息8.1萬條,幫助企業兌現各類減免獎補40.2億元;組織線上、線下產學研對接會89場,達成合作項目69個,涉及資金12436萬元。
營商環境優,則市場活力強;營商環境好,則發展動力足。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全市新增市場主體3.2萬戶,同比增長18.5%,總數超41萬戶。前三季度,全市共新增規模企業320戶,總數達2158家,位列全省第二;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9.8%,居全省第二位。
滁河之濱,奮進之州,勢不可擋。
優化營商環境是“永不竣工的工程”。全市上下將以“前進沒有止境,發展未有窮期”的緊迫感、責任感,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創優“軟環境”,鍛造“硬實力”,熱忱歡迎更多企業家來滁投資興業、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