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南譙區注重加強產業鏈黨建工作,實施“黨建聚鏈、助企發展”行動,構建黨建引領產業鏈接互促共贏的鏈上黨建工作體系,推動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產學研用轉化、產業轉型升級深度融合,不斷整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助力打造“亭滿意·譙頭堡”營商環境,促進“雙招雙引”,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新南譙。
建立鏈上產業黨委
明確黨委設置。區新能源、半導體和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四大產業鏈鏈長辦公室主任單位黨組牽頭建立產業鏈黨委,為功能型黨組織。鏈長任黨委第一書記,黨員副鏈長任黨委書記,根據職責分工設有副書記、委員等,所有產業鏈企業黨組織書記為成員。
組建指導團隊。產業鏈長辦公室主任單位牽頭會同副主任單位和成員單位共同選派骨干黨員組建指導團隊,打造產業發展“紅色智庫”,定期到鏈上企業走訪幫助解決問題,協助鏈長和產業鏈黨委開展黨建指導、產業規劃、雙招雙引、企業服務等工作。
開展共建提升。鏈上每個區級以上“雙強六好”企業黨組織或先進基層黨組織幫帶5個左右黨建基礎一般的企業黨組織,圍繞黨建、產業發展和技術攻堅等簽訂共建協議,做到支部建設、產品研發和訂單配套“三個結對”,定期開展黨員活動日和觀摩學習活動。
筑牢鏈上基層堡壘
增強政治功能。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每年至少舉辦1次黨建工作培訓,全覆蓋輪訓鏈上企業黨組織書記、企業出資人、黨務骨干等,提升履職能力。同時運用“線上+線下”黨建資源教育引導企業堅持正確發展方向。
抓實“兩個覆蓋”。推動鏈上規上工業企業黨組織全覆蓋,探索項目一線成立“紅色項目部”,推動企業黨建與項目投產同步進行;對暫不具備條件的企業派駐黨建指導員、組建群團組織,推動黨的工作全覆蓋。鞏固提升非公企業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水平,深化推動“六亮”行動,規范黨建各項工作,提升“兩個覆蓋”質量。
發揮“兩個作用”。廣泛開展鏈上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創建和“科技比武”“金點子助企”等活動,每年選樹一批黨員工匠或技能大師工作室、科技創新先鋒團隊。定期組織鏈上企業、黨組織開展集體學習、黨課教育及產業政策學習培訓。
帶動鏈上招商引資
參與產業規劃。鏈長辦公室主任單位定期牽頭組織成員單位開展座談,邀請產業鏈權威專家會商,編制產業規劃,明確產業主攻方向,建立頭部企業撫育名錄,布局上下游補鏈強鏈計劃。同步制定產業鏈“雙招雙引”方案和“建鏈、延鏈、補鏈、強鏈”項目清單,建立健全動態項目儲備庫。
招引產業項目。根據產業規劃和招商線索,組建駐外招商分局,加大以商招商、平臺招商和第三方機構招商力度。開展優質企業梯度培育行動,培育一批產業龍頭企業,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配套項目落戶。向一線城市外派“招商先鋒隊”,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服務企業投資落戶。
引入優質資本。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定期舉辦產業鏈創新成果推介活動,積極引入長三角一線城市的風投、創投資金建設南譙產業。發揮基金引導作用,支持基金招商。
促進鏈上產才融合
堅持以產聚才。制定發布產業鏈急需緊缺人才目錄,定期舉辦招聘會,注重回引本土高學歷人才。堅持“人才+項目+技術”引才模式,綜合采用多種方式,大力招引雙創人才、關鍵技術和人才項目,力爭每年引進博士及以上高層次人才不少于50名,國家級、省級領軍人才項目不少于1個。
堅持以產育才。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實施精英企業家培育工程、高端培訓。實施“科技譙匠”計劃,從長三角一線城市高校邀請高尖端技術人才兼任南譙重點企業科技副總,落實“產學研合作”政策支持。
堅持以才興產。深化與大學大院所合作,建好用好南譙駐東南大學引才工作站,定期舉辦揭榜掛帥、競榜定帥等活動,著力解決一批產業發展技術難題。主動對接長三角等地區,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產業技術研究院、高端人才產業化項目落地南譙或設立“創新研發飛地”。
加強鏈上服務保障
強化黨建賦能。全面梳理現有產業扶持政策,出臺產業鏈政策扶持“一本通”,加強跟蹤服務。在“三重一創”、科技創新、制造強省等政策落實及項目準入、資金申報、融資幫扶、評先評優時,對已建立黨組織特別是獲評區級以上“雙強六好”及先進黨組織企業優先支持。開展項目入企,對行業共性技術難題做到定向支持、集中研發、成果共享。
推進黨建增信。將非公企業黨建納入市信用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對符合貸款條件且獲評區級以上先進黨組織企業,優先保障貸款資源,提高貸款限額,降低貸款費率,延長貸款期限。定期對非公企業開展“信用體檢”,幫助企業早發現、早預警和精準修復失信記錄,協調授信額度提高和貸款利率降低。
堅持黨建聚力。梳理鏈黨委成員單位優勢資源,建立服務項目清單,組織要素對接,推動資源共享共用。建立健全產業鏈“招工數據庫”,定期向當地高校推送崗位招聘信息。制定發布鏈上企業產品目錄,加強宣傳推廣,促進企業匹配地產資源、提高配套率,助企節約成本、拓寬市場。
規范鏈上黨建機制
建立紅色議事機制。每季度召開1次產業鏈黨委會議,研究解決產業鏈培育、項目落地、企業發展、招商引資等方面困難和問題。每年黨委委員向鏈上黨委進行一次述職。
健全紅色指導機制。從產業鏈涉企部門選拔優秀黨員干部擔任黨建指導員,派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常態化開展黨建指導、助企發展等活動。產業鏈黨委委員單位季度輪值,輪值期間常態化調研指導產業鏈企業,收集發展難題,及時提交黨委研究解決。
實行紅色直通機制。開通政策惠企、要素保障、問題解決三個“直通車”,推動政企高效溝通。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及時收集解決企業發展運營遇到的問題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