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何珂)11月17日,在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一批即將出口的雜交稻種在完成海關查驗,經檢疫合格后,第一時間裝車發運。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0個月,安徽雜交稻種共計實現出口額1.6億元,同比增長12.7%,出口額位列全國第一。
種子被稱為農業的“芯片”。據悉,雜交稻種為安徽省特色出口農產品,目前全省持證出口種子種苗企業有20余家,集聚了荃銀高科、豐樂種業等育繁推一體化的大型制種企業。為支持雜交稻種持續擴大出口,合肥海關梳理主要目標市場技術法規及準入要求,建立風險評估和信息通報機制,指導企業對標相關國家和地區技術規范完善管理體系。同時,幫助企業確定稻種繁育關鍵控制點并進行風險分析,實行動態監督指導,協助企業制定嚴格規范的田間管理制度,從源頭上強化稻種質量安全,構筑“源頭控制+田間監測+自檢自控+綜合評定”的全鏈條監管模式。
有關部門持續優化通關流程,借助“互聯網+”,疊加無紙化申報、預約查驗服務等措施,提高合格評定和出證速度,幫助企業快速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