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0月16日,記者從安徽農業大學獲悉,該校建立的水稻品種瑋兩優8612綠色高效示范片121畝進行實割測產驗收,畝單產最高1148.2公斤,百畝平均畝單產1136.4公斤,創長江中下游水稻畝單產最新紀錄。
10月15日,由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組織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單位相關專家對廬江縣臺創園連河村綠色高效栽培百畝示范片進行了實割測產驗收,對安徽農業大學水稻栽培團隊集成的水稻抗逆豐產栽培技術模式在應對今年極端高溫和干旱時所取得的產量表示高度贊許。專家組參照“超級稻認定測產方法”,最終,結果顯示,安徽農業大學建立的水稻品種瑋兩優8612綠色高效示范片121畝畝單產最高1148.2公斤,百畝平均畝單產1136.4公斤,刷新了安徽省一季稻畝產紀錄。
驗收專家組組長、中國水稻研究所章秀福研究員表示:示范方圍繞水稻綠色高效、抗逆豐產、節本增效等方面,集成創新水稻抗逆豐產優質栽培新模式,水稻長勢均衡性好,穗數足、穗頭大、結實率高,實現水稻“量”“質”雙提升,在長江中下游水稻主產區,特別在50年不遇的極端高溫氣候條件下,能種出這樣的水稻,實屬不易。
據了解,安徽農業大學皖中綜合試驗站位于廬江科技園,占地面積2010畝,其中核心區503畝。主要圍繞江淮中部地區現代農業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以安徽農業大學為主體,以綜合試驗站、農業推廣示范企業和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村為載體,集自主創新、集成示范、推廣應用、教育培訓、生態保護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基地。該校水稻栽培團隊在“十二五”、“十三五”國家糧豐專項等課題支持下,圍繞安徽水稻綠色、抗逆、豐產目標,從水稻健壯群體構建和農機農藝農信互適等方面開展關鍵技術攻關,不斷優化和完善水稻生長各環節關鍵技術,構建了科研實驗田、示范樣板田、新型經營主體生產田等“三田”聯動的技術推廣服務模式, 示范區水稻產量從2015年的927.7公斤提升到2019年的1053.5公斤,今年畝單產1148.2公斤,再創歷史新高。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