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來到南譙區章廣鎮胡集村,在原胡集中學門口,一塊“大桶養魚”的藍色牌子非常醒目,走進養魚基地的塑料保溫大棚,20多個藍色大桶整齊排列,隨著養魚基地負責人將魚食撒進大桶,無數條魚從水中翻躍起來,桶里水花四濺,一眨眼,就被魚兒搶食殆盡。
“我們利用原胡集中學建設陸基桶式循環流水養殖項目。目前漁場有24個大桶,其中4個大桶養殖魚苗,20個大桶養成魚,直徑從5米到10米不等,主要養殖鱸魚、鯽魚、黃骨魚、鱖魚等,可年產成魚約50萬斤。”南譙區章廣鎮葉貴家庭農場負責人盛葉貴樂呵呵地告訴記者,農場投資300多萬元建設養魚場,2021年10月投入使用。
技術員歐陽帆向記者介紹桶裝養殖的“零排放”技術。“這個養魚基地主要由圈養桶、增氧系統、流水系統、集排污系統和水質凈化系統等部分組成,把魚圈養在近3米深的桶里,桶作為一個主要的養殖區,桶里有流水設備和增氧系統,桶下有收集糞便、飼料殘渣裝置,通過相關設備進行過濾和分離,養殖尾水可以循環利用,對環境沒有污染。”歐陽帆說,因為在流水情況下桶箱養魚,投入品可以有效控制,規格非常整齊,條形也非常好,魚肉品質高,一個桶一個養殖周期能出成魚一萬多斤,上市之前都被訂購一空,由于采取溫控大棚技術,一年可以出產兩批魚,“我是胡集村郭坂組人,如今和妻子一起在這里上班,我以技術入股一年收入約20萬元,妻子一個月3000元左右,非常滿意。”
胡集村黨總支第一書記張家安告訴記者,該漁場租賃閑置學校,一年能給村集體經濟增加一萬多元收入,還能帶動一部分村民在這里就業,一舉兩得。
“漁業是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及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南譙區水產資源豐富,水產養殖面積3305公頃,其中池塘1455公頃、水庫等大水面1850公頃。2022年上半年水產品總產量1.21萬噸,同比增幅4.6%。”南譙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司義黨介紹,陸基桶裝水工廠化漁業養殖新模式的優點是占地面積少,養殖密度大、養殖周期短、產量高、投入品可控,可實現智能化養殖和養殖污水零排放,這點對漁業高效優質發展意義很大。
“政府對我們支持力度很大,我也很有干勁。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根據市場行情做大做強桶裝養魚,帶動周邊水產養殖戶轉型升級,為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盛葉貴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