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今年以來,明光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老齡事業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城市社區全覆蓋、每個社區至少建成1個老年食堂,同步發展農村助餐服務”的目標,大力發展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守護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切實把暖民心工程的實惠落到實處。
兩葷一素一湯,退休教師李德華老人的午餐,簡單又暖心。“在這里有人一起吃飯、一起下棋打牌,服務周到熱情,真是太好了。每當老伴外出無人做飯時,我在這里花上10元錢,就能吃上暖胃更暖心的飯菜。”
李德華老人所說的“這里”,位于明光市明光街道呂郢社區養老服務站。作為養老助餐服務設施布局的牽頭單位,明光市民政局綜合考慮轄區老年人口規模、就餐需求、服務半徑等因素,依托現有的養老服務設施等存量資源,通過新建、改建、整合等方式,推出一批老年助餐點。今年6月中旬,呂郢社區養老服務站率先投入使用,占地面積約220平米,共計四層,就地就近解決老年人吃飯不便的問題。
中午11時許,正值老人們的用餐時間,一盒盒熱氣騰騰的午餐擺放在老人眼前,吃上一口,孫忠漢老人忍不住豎起了大拇指,“葷素搭配、營養均衡、飯量適中,適合我們老年人的口味和習慣。”由于子女在外務工,孫忠漢老人在這里長期就餐。“自己做飯只能隨便‘對付’一口,吃不慣,在外的兒女也擔心。自從養老服務站提供助餐服務以來,菜譜每周更新,我頓頓能吃上可口飯菜。”
除提供助餐服務外,呂郢社區養老服務站還配有電梯、健身康復、文化娛樂等配套民生工程設施,每天約有老年人100余人次在此開展知識講座、健康咨詢、文體娛樂、社交互動等活動,老人們的“餐桌”也成為“書桌”“茶桌”“棋牌桌”。
“大家一起跳穴位操,幾遍下來感覺身體很輕松。”“孫倩站長就像自家小孩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每天上午剛過來,桌椅擺放整齊,茶水準備好好的。”傍晚臨近老人回家的時候,大家紛紛圍了過來,暢談當天的感受。明光禾康智慧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呂郢社區養老服務站站長孫倩曾全職帶娃6年,她說,全職媽媽都能做得很好,就沒有什么工作能難得倒她,憑著熱忱周到的服務,孫倩贏得老人們的聲聲贊許。
明光街道位于主城區,65歲以上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約有600多位。為進一步做好老年助餐服務,解決好行動不便老人的用餐需求,明光街道還創新方式,對不同情況的老年人進行細化分類,確定上門送餐需求老人數量,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送餐服務。
“爺爺,我們給您送餐來了。”中午時分,家住女山路社區共建巷的張東京老人收到了來自女山路社區、嘉禾社工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送來的午飯。張東京老人由于肢體殘疾,行動不便,社區每天組織志愿者提供上門助餐服務,并不定期上門走訪、打掃衛生,提供生活幫助。
老年助餐服務是養老服務的“關鍵小事”,也是事關千家萬戶的民生實事。接下來,明光市將按照“能力建設年”“鞏固提升年”“優化提升年”三年行動要求,不斷擴大老年人助餐服務半徑,用心、用情、用力開展老年助餐服務行動,讓老年人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 (李榮榮 張 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