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中午12時30分,天長市新街鎮川橋水庫,烈日當空,熱浪滾滾。
在這抗旱最前沿的陣地上,一面鮮紅的黨旗迎風招展。70歲的老黨員戴志勤皮膚黝黑,端坐在依靠大樹搭建卻仍然悶熱的帆布棚子里,一絲不茍地看護著眼前13臺隆隆作響的抽水泵。“7月5日到29日、8月11日到現在,我寸步沒離開這翻水現場。”戴志勤告訴記者:“下午還要再加2臺水泵,旱情不等人啊!”
旱情嚴峻!8月以來,全市連續晴熱、高溫少雨、蒸發量大,境內水庫塘壩蓄水減少,外河湖水位持續下降,工農業及人飲供需水矛盾日趨凸顯。雨情,入汛以來,全市平均降水量237.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5成;水情,截至8月15日,全市蓄水量6.55億方,占蓄水能力的32.0%,全市48座大中型水庫中有35座水庫蓄水量嚴重偏少。
“內水嚴重不足,外水持續下降,供水缺口較大”。面對嚴峻的旱情形勢,全市各地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立足抗大旱、抗長旱,迅速開展以抗旱保苗奪豐收為中心的災害應對工作。鑒于旱情發展,市水利局于8月11日16時啟動干旱防御Ⅳ級應急響應,全面組織動員,加強監測預警,科學精細調度,全力以赴為城鄉供水、農業灌溉做好水源保障,最大程度減輕干旱造成的影響和損失。
8月17日,天長市新街鎮組織十余臺機泵在川橋水庫引水灌溉農田。 全媒體記者盧志永攝
戰天斗地,迫使“水往高處流”
“平均庫容5000萬方的釜山水庫,眼下僅剩600萬方,已經接近‘死庫容’。”看著眼前日漸枯竭的水庫,天長市水利局黨組成員劉雙龍坐立不安,因為釜山水庫是天長市城區的飲用水水源地,也是沿途汊澗、石梁、張鋪、新街等鄉鎮的農業灌溉水源。
“這兩天就能試機出水!”數公里外的汊澗鎮汊北村墩塘村民組,已經在時灣水庫泄洪渠忙活了整整10個晝夜的百余名黨員、干部、工人和村民,興高采烈地傳遞著這個好消息。
作為省排灌總站支持天長抗旱服務點,12套應急抗旱設備中的5套被用在這里。整整10天,搬運7000方土方,“憑空”砌起一個高約9米的堤壩。臨時泵站架好后,將從下游白塔河抽水1000萬方,供上游汊澗、張鋪等鄉鎮13到15萬畝農田“解渴”。
天長市旱情嚴重。記者了解到,今年1月至7月,該市總降雨量388毫米,較歷年平均偏少四成多,其中5月1日以來累計降雨147毫米,較歷年同期偏少六成。截至8月14日,天長市蓄水總量約3940萬立方米,僅占正常蓄水量的13%。其中9座大中型水庫蓄水3240萬方,占正常蓄水量的19%,136座小型水庫已干涸37座、低于死水位71座,8000多面塘壩基本干涸。
面對災情,不等不靠。早在5月上旬,天長市就下發關于做好抗旱工作的緊急通知。各地清淤河道11.2公里、加固渠道65公里、改造險病涵閘58座、維修抗旱設備1500余臺套,打通抗旱供水薄弱環節,提前做好抗旱準備工作。
此外,該市充分利用高郵湖水位穩定的有利時機,開啟上泊湖站、十八集站、秦欄站等國有泵站搶提外水抗旱。協調省外調水,由上游江蘇省盱眙縣化農水庫向時灣水庫調水500萬方,有效緩解時灣水庫灌區抗旱用水矛盾。提前維修啟用抗旱機井設施49處,將地下水源作為有效補充,減輕壓力。
目前,天長市共開動各類抗旱機械3650臺套52400千瓦,灌溉總用水量3.8億立方米。
情系民生,千方百計尋水源
“能不急嗎?我種了將近1000畝水稻,目前田里的水只夠維持一兩天,一個星期再不補水就要絕收。”下午5點多,來安縣水口鎮油坊村金剛組種糧大戶張樹山,不知多少次趕到來河紅豐泄洪渠臨時翻水站的施工現場。“知道下游的水就要抽上來,我就看到了希望。”張樹山告訴記者。
“5月20日以來,這10臺軸流泵片刻沒停,目前已經翻水4580萬方。”在機器轟鳴的來河水口翻水站,來安縣水利局副局長鹿能好告訴記者,從來河抽出來的水經由旗桿、棗林、楊廟等水站,供應上游水口、新安、施官、張山等鄉鎮,用于灌溉18萬畝農田。
從全省通報旱情看,我市天長、來安土壤墑情差,旱情最重。來安全縣蓄水工程蓄水約6140萬方,其中屯倉、平陽等5座中型水庫蓄水約2565萬方,小型水庫約1525萬方,塘壩約2050萬方,較常年同期偏少約6到7成。滁河、來河、清流河等水位偏低。
旱情持續,心急如焚。來安縣水稻、旱作物合計種植面積約90.6萬畝,受旱面積約48.3萬畝,其中水稻受旱面積約37.3萬畝,旱糧受旱面積約11萬畝。該縣5座中型水庫蓄水量嚴重不足,處于保庫容狀態,多座小水庫及塘壩接近干涸,抗旱形勢十分嚴峻。
旱情連著民情,直接關系到農民收成和糧食安全。來安縣以滁河、清流河、皂河、施河為水源,目前已提水約3000萬方;積極協調省駟馬引江工程管理處開機引長江水向來河補給,5月20日以來,共提引江水4390萬方;正實施屯倉水庫灌區引調水應急工程,緩解2.4萬畝農田旱情。
據介紹,來安縣水利部門在確保城鄉生產生活用水的前提下,科學調度內水,適時搶引外水。截至目前,已通過國有電站及鄉村電站累積提引外水約9400萬方,全縣中、小型水庫及塘壩累積灌溉放水約9111萬方。
底線極限,守護供水生命線
旱情仍在持續,內水嚴重不足。當前全市大中型水庫蓄水量3.91億方,占比不足40%;小型水庫與塘壩蓄水量2.64億方,占比不足30%。外水持續下降。長江、淮河、高郵湖等河湖水位持續下降,特別是長江水位下降已影響駟馬山一級站開機提水。供水缺口較大,全市640萬畝水稻,還需灌溉用水6.4億方。
據市氣象局預測,至8月底全市仍以晴熱高溫天氣為主,綜合當前蓄水情況和天氣預測分析,我市旱情將持續發展。為此,市水利局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采用“提、放、引、調”等多項舉措,統籌做好蓄水保水,全力保障夏秧栽插與抗旱保苗用水。
全力以赴搶提外水。自夏秧栽插以來,我市全力以赴開機提外水,全市累計提水7.2億方。其中,天長市從高郵湖提水1.7億方;全椒、南譙、來安從滁河提水1.1億方;明光、鳳陽從淮干及花園湖、女山湖提水0.6億方;定遠縣從高塘湖提水0.1億方。目前,全市仍有74座國營泵站182臺機組日夜不停歇開機提水,日供水量近0.1億方。
有序組織水庫放水。滾動加強蓄水與需水動態分析,優先保證人飲用水,對農業灌溉實施計劃用水、合理配水。截至目前,全市各類水庫灌溉累計放水8.6億方,48座大中型水庫中有29座水庫仍在提放水,日供水量450萬方。
加強協調引水調水。發揮汊河集閘控蓄和引潮作用,引長江潮汐0.2億方入內河;協調省駟馬山一級站開機從長江引調江水2.3億方入滁河;協調省管窯河閘引淮河水入高塘湖;做好花園湖閘、女山湖閘調控蓄水。
全市各地各部門充分認識做好當前抗旱工作對于保供水、保豐收、保穩定的重要意義,將繼續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落細落實各項抗旱措施。密切關注天氣近、中期形勢,加強水情、墑情監測,掌握農業旱情、城市供水、農村飲水情況。抓住淮河、滁河以及高郵湖、高塘湖等外河湖水位尚可的有利時機,全力開機搶提外水灌溉和灌塘灌庫補內水,擴大提引水灌溉面積,提高本地水源保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