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南譙區農廣校深入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訓工程,結合全區特色農業產業,2月11日,在施集鎮榮譽村舉辦香菇種植技術培訓班,香菇種植戶、村組干部、駐村科技特派員等40余人參加培訓;3月3日,春季麥田管理關鍵時期,分別在黃泥崗鎮唐莊村和沙河鎮油坊村舉辦春季小麥田間管理技術培訓班,100余名糧食種植大戶參訓;3月18日,開展“西澗春雪”手工茶制作培訓,近30位手工茶制作愛好者和茶農參訓;6月11-12日,在章廣鎮舉辦高素質農民培育香菇生產培訓班,區54名香菇生產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種植大戶參加為期16天128學時培訓。6月29日至7月1日全區高素質農民培育產業帶頭人培訓開班,果蔬產業經營主體50名學員參訓;7月16-17日,組織高素質農民培育香菇生產培訓班學員赴南陵、涇縣參觀學習。
培訓班均邀請省市專家教授授課并開展觀摩實踐活動。按照“需求導向、產業主線、分層實施、全程培育”要求,采取小班制、分階段、重實訓、強服務等方式,線上線下培訓相結合,系統培訓業務與跟蹤服務相結合。讓參訓學員充分學習到先進的農業知識、農業技術和生產模式,著力提升職業技能,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培育造就一支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要求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為南譙特色農工業產業發展壯大提供強力的科技支撐。
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美麗南譙建設,南譙區多點位發力,打好農業科技服務“組合拳”,以實現“五個好”,做大做強鄉村產業,筑牢鄉村振興根基。
建設好科技特派員隊伍。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今年新增科技特派員26名,科技特派員總數達45名,實現63個行政村和農村社區全覆蓋。科技特派員結構有了新變化,其中高校專家4人,企業科技人員2人,服務對象包括各村、農村社區和部分農業企業。圍繞全區滁菊、茶葉、食用菌、精品水果等特色產業開展技術服務,目前已形成1000畝食用菌、2000畝滁菊、2.5萬畝水果、3.5萬畝茶葉等區域特色產業版塊。
打造好科技特派員團隊。成立省內首家復合型縣級科技特派員服務團,與安徽科技學院、安徽農科院園藝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簽訂服務團協議,打造3個專業型科技特派團,共服務12家農業企業、28個行政村。命名滁菊研究所、沃林藍莓、大柳黃金梨3家科技特派員專家服務團示范基地,成立3家特派員博士后工作站,打造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新“樣本”。
搭建好科技創新服務載體。全區獲批省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6家,總數位列全市第一。6家特派員工作站均與安農大、滁州學院等高校院所教授簽訂合作協議,持續開展科技創新,強化科技服務。目前共研究開發新技術2項、新品種2個,推廣新品種示范數1770畝,建立種養殖示范基地2120畝,帶動戶均增收3488元。有力發揮了平臺的載體作用,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培育好科技計劃項目。科技特派員服務鄉村振興項目重點以產業為導向,以“一村一品”為目標,因地制宜推廣應用新技術和新產品。先后指導大柳黃金梨專業合作社、沃林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成功申報省重點研發項目,獲得資金支持65萬元。通過這些項目的驅動,進一步推廣新技術,帶動全區農業領域產業技術集成創新和轉化應用。
開展好農業技術培訓。全力推進以新型職業農民為主體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圍繞農業全產業鏈開展技術服務和創業指導,通過現場講解、示范指導、集中培訓等方式,將農業科技推廣到千家萬戶,大力培養“田把式”“土專家”。除農廣校專門培訓外,目前科技特派員開展培訓30余次,發放資料1500余份,服務農戶1300多戶,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共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