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南譙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農業農村部《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指引》,凝聚改革合力,明確改革時序,落實改革舉措,穩妥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取得初步成效。
堅持規劃先行、管控引導,優化村莊布局。區、鎮、村均成立村莊規劃編制組,注重優先保護耕地、宅基地和村集體建設用地,持續提高規劃編制管控質量。區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建立以高校專家為主的鄉村規劃評審專家庫,建立專家、區鎮部門、村兩委、村民代表共同參與的評審制度和協調、督查、通報、約談等機制。組織試點鎮村人員開展專題培訓,擬定區級村莊規劃編制方案和時序進度表,依據村域人口、用地、經濟、產業、環境、配套設施等要素,探索規劃“留白”機制,對試點村莊進行實地調研,了解實際需求,并通過多種渠道將規劃草案及時告知群眾,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目前區兩個改革試點鎮已完成16個村莊的規劃編制。
堅持科學調查、信息精準,摸清改革底數。出臺宅基地基礎信息調查辦法,組織開展宅基地基礎信息專項調查培訓,結合第三次國土調查和城鄉房地一體確權頒證,組織完成第一輪對戶主、家庭成員、宅基地、附屬設施等涉及“人、地、房、錢”26個小項情況的全面調查摸底,共摸底宅基地(房屋)35273宗,全面完成“一戶一檔”信息整理。
堅持問題導向、分類施策,定制處置辦法。區、鎮、村三級聯動,結合基礎信息調查,摸清歷史遺留問題底數。經初步摸排,全區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分類,結合歷史問題分類,制定《南譙區農村宅基地歷史遺留問題處理辦法(試行)》,分4個重點時間節點明確對超占面積、“一戶多宅”、違法占用宅基地等問題的處理方式,結合自愿有償退出、有償使用等辦法分批次穩步推進問題化解。
堅持技術規范、政策分類,穩步推進頒證。區財政配套800萬元保障工作落實經費,加快推進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通過成立專項工作組、宣傳發動、擇優選擇作業單位、外業調查、數據庫建設、農戶簽章等流程后,農戶可以申請對權屬合法、產權清晰的宅基地頒證;對存在歷史遺留問題的宅基地,結合歷史遺留問題處理辦法,“先易后難”穩步推進頒證工作。
堅持試點先行、政策融合,建設宜居鄉村。推進農村新型社區試點。緊密結合村莊資源稟賦、產業特點,疊加土地增減掛鉤、美麗鄉村建設政策,探索出一條引導農戶“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置換”建設農村新型社區的改革路徑。章廣鎮元松村有398戶農戶參與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其中自愿有償退出309戶、宅基地置換統建89戶,新增耕地用于支持精品水果園二期項目,結余的建設用地指標用于未來20年村民建房和水果冷鏈加工項目,這一試點經驗得到農業農村部專家指導組肯定。推進村莊宜居化試點。以文明城市創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土地增減掛為統領,疊加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等項目資源,推進村莊靚化工程,引導農戶自愿有償退出閑置破舊住宅。累計拆除閑置廢棄破舊房1.2萬平方米,整治建設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游園310多個,推進農村空閑宅基地、廢舊坑塘、廢舊房屋等公益改造,同時注重實施改建新建,建設村史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公共服務中心、農民活動中心、農村電影院等一批公益項目。
堅持集體主導、多方參與,探索利用模式。一是“旅游”模式。村民把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交由村集體經濟組織集中運營,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價值評估,以租賃方式參與鄉村旅游景點、特色民宿開發。施集鎮井楠村就是以趙洼、大雷村民組為中心,通過“調查摸底、分戶研討、征求意見、理事會評議、村民代表會議通過、張榜公示、協議交付、實施改造”八個環節,將平整和加固改造后的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出租給井楠文旅公司發展餐飲民宿、文化體驗等鄉村游體驗項目。二是“產業”模式。將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用于農業產業發展,施集鎮井楠村將1.5萬平方米閑置宅基地節余指標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與農產品加工企業協商議定入股價格,成功入股包括茶葉、滁菊、麻櫟等6個產業項目,農戶就近務工可獲3000元的月薪收入,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年收益11萬余元。黃泥崗鎮唐莊村郭河組試點將農戶自愿有償退出的住宅進行拆除,對土地進行平整后出租給企業進行秸稈加工項目,目前協議已簽訂。腰鋪鎮姑塘村將該村清流河沿線3個村民組農戶通過置換方式集中到規劃統建點,目前正在與上海投資方就華東水果倉儲與冷鏈運輸基地項目進行洽談。章廣鎮太平集村通過閑置農房拆除平整,新建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的葛根加工廠。三是“教育”模式。村民利用閑置傳統住宅入股村集體經濟,村集體經濟組織以此為資源,結合村內閑置集體建設用地,租賃給教育集團,開發農耕文化實景體驗場、鄉村文化舞臺、非遺傳承展示展演基地等,村民從中獲取股金。沙河鎮草王村與博士教育集團合作打造的“藍精靈夢幻莊園”,是目前轄區內最大的中小學農事教育實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