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訊(記者 張理想)3月3日,記者從在合肥召開的全省文物局長會議上獲悉,今年我省將開展繁昌人字洞遺址、含山凌家灘遺址、固鎮垓下遺址、蚌埠禹會村遺址、太和殿頂子遺址、淮南武王墩墓葬、蕪湖繁昌窯遺址、鳳陽明中都遺址等8個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
今年,我省將推進國家重大課題研究,實施凌家灘遺址等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發起成立長三角遺址公園聯盟,在凌家灘遺址公園召開聯盟首屆會議。按照已獲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的《安徽長江文物資源調查工作方案》,組織開展調查,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等已有成果的基礎上,系統全面梳理我省長江流域文物資源狀況。推進革命文物數字化保護工程,開展渡江戰役紀念館、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等革命文物數字化保護工作。
2021年,我省持續推進考古發掘研究,開展武王墩、凌家灘、明中都遺址等9個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初步確認凌家灘紅燒土遺跡分布范圍和局部結構,探明了武王墩墓葬主墓形制。凌家灘遺址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明中都遺址入圍“2021年全國十大考古重大發現終評名單”。大工山-鳳凰山銅礦遺址等7個大遺址入選國家“十四五”大遺址名錄,數量居全國第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