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三屆中國考古學大會發布“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名單,凌家灘遺址成功入選。
凌家灘遺址位于含山縣銅閘鎮長崗村,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是一處距今約5800~53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心聚落遺址。自1985年發現后,凌家灘遺址先后進行了12次發掘,總發掘面積約6000平方米,發現祭壇1處、墓葬68座、壕溝2處、大型紅燒土遺跡1處,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玉石器等珍貴文物1200多件,代表性玉器有人、龜、版、鷹、龍等。凌家灘遺址是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時期最大的中心聚落,是中華文明曙光階段最具代表性的遺址之一,在中華文明起源和形成過程中具有標志性地位。目前,凌家灘遺址作為長江流域5處區域中心聚落之一被納入到新一輪“中華文明探源研究”課題,同時也納入“考古中國:長江下游區域文明模式研究”課題。
1998年,凌家灘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以來先后被納入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重要大遺址保護規劃;2013年,凌家灘遺址成為國家文物局批準立項的我省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近年來,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建設在各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扎實推進。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專門出臺地方性法規——《安徽省凌家灘遺址保護條例》,立法保護凌家灘遺址;加大投入,實施防洪保護、環境整治、安防設施建設、墓葬祭壇和環壕遺跡保護展示,以及游客服務中心、標識系統等一批保護展示項目。遺址公園以“彰顯華夏玉文化,探源中華古文明”為主題,正在加快建設融遺址展示、考古研究、農耕生產、生態游憩、文化教育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研學旅行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