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5頭野生亞洲象在云南一路“逛吃”北遷,損壞了大量農作物,還給沿線居民生產生活帶來了影響。其實,類似的困擾,近年來在安徽也有。好消息是,目前安徽個別地方已試點將野生動物造成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納入政策保險賠償。今后,安徽將探索多元化野生動物致害補償方式,試點推動野生動物肇事責任保險。
野生常見物種大幅回升
頻繁“闖禍”
以野豬為例,其常活動于皖南、皖西及江淮之間的丘陵、山區和半山區縣,對莊稼造成一定破壞,也對人身安全帶來一定威脅。2018年1月12日,黃山市祁門縣安凌鎮的章某在山上挖冬筍時,被野豬襲擊受傷,后經搶救無效不幸死亡。
今年6月3日,蕪湖市灣沚一所中學校園內,突然闖入一只野豬。高考臨近,情況危急。接警后,灣沚派出所立即到達現場,疏散師生并將野豬圍堵至校內一房屋內。隨后,趕來增援的民警在確保安全情況下,一槍將野豬擊斃。
安徽省人大代表、太湖縣江塘鄉大塘村黨總支書記汪玉平在調研中發現,近年來,太湖縣山區已經成為野豬等不少野生動物的天然“樂園”。野豬春拱種、夏毀苗、秋啃果,給山區農民增添了新煩惱,給農村經濟造成了重大損失。今年初,安徽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期間,汪玉平提出了關于規范大別山區野豬捕獵的建議。
無有獨偶,在今年1月中旬召開的池州市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池州市人大代表陳文豪也提出了“關于將野生動物造成人身傷害、財產損失補償經費列入市級財政預算的建議”。
過去四年
全省限額獵捕野豬超7000頭
一邊是野生動物資源需要保護,一邊是人民群眾的合法正當權益需要維護。兩者如何兼顧,是個難題。在這方面,安徽省也已經做了不少工作。近年來,安徽省積極開展野生動物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的預防、控制和補償工作。
一方面,在2011年出臺了《安徽省陸生野生動物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補償辦法》,將《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保護的所有野生動物納入造成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的補償范圍,并全面督促指導各地認真開展核實、認定和補償工作。
另外,安徽省還積極開展種群管控。以野豬為例,近年來,安徽省林業主管部門指導各地加大對野豬等野生動物防控工作力度,權威統計數字顯示,在2017~2018年,安徽省限額獵捕了3532頭野豬,2020年省林業主管部門又批準有關市野豬限額獵捕量3600頭。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了危害的發生率。
相關條款籠統
核定損失有多重困難
野生動物種類多、數量大、分布廣、生活習性復雜多樣。這也給危害的預防、控制,損失和傷害的核實、認定帶來了很大難度。以地處皖南的寧國市為例,當地在2017年、2019年分別開展了2起因獼猴損毀香榧損失補償工作,卻經歷了較長時間。
雖然《安徽省陸生野生動物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補償辦法》有相關補償規定,但寧國市自然資源規劃局認為,相關條款較為籠統,實際工作中難以操作。與此同時,還存在一旦出現農民利益受到損害,損失核定難的情況。
一方面是牽涉的部門多,涉及林業、農業、財政、衛健等,另外是野生動物造成的損失情形各種各樣,核定工作復雜。此外,還存在著資金補償難。
個別地方將納入政策保險賠付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全省已有少數地方在研究探索野生動物致害保險制度。以旌德縣為例,去年12月,旌德縣在全省率先簽訂第一份民生救助責任保險單,大型野生動物破壞財物、造成人身傷亡的可由保險公司理賠。這個險種從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如今,在承保區域受到野生動物傷害導致人身傷亡或人工種植的農作物財產損失,每次事故最高可獲賠300萬元,每人最高可獲賠30萬元。
去年11月開始,寧國市將野生動物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納入森林保險理賠范圍,并增設了野生動物公眾險。從發現損毀情況到報險、受理、核險、補償整個過程,受害人可通過電話辦理,不用跑多個部門。
試點推動野生動物肇事責任保險
下一步,安徽省將積極開展野豬種群管控和致害預防控制。比如,對于野豬,全省將加大年度野豬限額獵捕工作力度,通過調控動物種群數量,采取隔離、驅離等措施,預防、控制野生動物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人畜安全和農林業生產。
除了進一步支持和開展野生動物致害防控技術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全省還將進一步推動《安徽省陸生野生動物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補償辦法》落實,依法科學劃定野生動物傷害和補償范圍,優化核實、認定和補償程序,促進相關補償工作落實。在及時總結寧國、旌德等市縣野生動物致害保險基礎上,試點推動野生動物肇事責任保險。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方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