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報訊 一場轟轟烈烈的預售風拉開了今年“雙十一”的大幕,剁手黨在瘋狂算賬拼單購物付定金的同時,騙子們也蠢蠢欲動,精心設計了各種騙局。合肥警方推出“雙十一防騙指南”,提醒廣大市民謹防上當。
警惕“預售”行為存貓膩
“預售”這種模式近年旋風突起,大家并不陌生,自然也吸引了騙子的目光。他們常常以“提前購”、“預售”為誘餌,向用戶發送植入了木馬、釣魚程序鏈接的短信或微信。
真實案例
近日,林小姐手機收到一條陌生號碼發來的短信。“11·11提前購、剁手價、包郵”等字眼映入眼簾。林小姐想都沒想便點了短信里的鏈接。手機界面跳轉后,卡在空白頁就不動了。林小姐以為手機出了故障,就關機重啟。
手機開機后,接連幾條銀行短信轟炸,讓她頓時傻了眼。就在她關機期間,銀行卡里被轉走3筆錢,共計3000元。
原來,林小姐點擊的是木馬鏈接,病毒迅速侵入手機,盜獲其綁定在購物平臺的銀行賬戶。
警方提醒:慎點不明鏈接,有關“雙十一”的購物短信不要輕信;同時也要記住在正規購物網站下單。
警惕“虛假”客服要退款
騙子通過非法手段獲取了你“雙十一”期間的購物信息,冒充電商客服聯系你,告知你購買的物品有問題(如質量問題、甲醛超標等)要給你退款,讓你登錄他提供的“退款網址”(實為釣魚網站)輸入賬戶密碼,并索要你的驗證碼,由此騙取你賬戶內的資金。
真實案例
周先生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某知名購物網站的客服人員。該客服人員告訴他,因為業務員操作失誤,周先生兩天前在該購物網站上的購物不成功,現在要取消交易,必須到指定的銀行去操作,否則每月就要在其銀行賬號上扣款500元。
周先生隨后來到一家銀行,按照對方的提示操作,先后向對方指定的賬戶轉款1.5萬余元。
警方提醒:各類購物退款詐騙案件在“雙十一”期間的網絡購物詐騙案中占40%左右,是命中率最高的一類詐騙類型。遇到這類情況,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相信騙子以任何理由要求登錄其提供的網址進行退款。
警惕“天降餡餅”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各種好玩、刺激的紅包紛紛來臨,但在大家高興地搶紅包的同時,各路騙子也伺機而動,放出了一大波病毒紅包、假紅包和假中獎信息來誘騙大家點擊,套取個人信息,或傳播木馬病毒,盜取銀行賬號。
真實案例
張女士微信上接到一個“雙十一”紅包,點擊鏈接后,被要求提供姓名、手機號碼、銀行賬號等個人信息,以便“領取福利”。
張女士按照要求操作后,并沒有看到紅包,但是手機突然死機。恢復正常后,張女士接到銀行卡交易短信提醒,發現銀行卡里2萬元不翼而飛,隨后趕緊報警求助。
警方提醒:當你收到一些商家的中獎信息、微信紅包、QQ紅包的時候,一定要留心!切記不要隨意撥打中獎信息提供的電話號碼或點擊發來的網站鏈接地址,很可能會讓手機或電腦感染上木馬病毒。如果不小心點擊,應第一時間關閉手機網絡,修改網銀、支付寶等重要賬戶密碼,并通過安全軟件查殺木馬病毒。
警惕“快遞小哥”
快遞詐騙的手法并不新鮮。首先,騙子會將自己包裝成快遞小哥,TA會告訴你:快遞丟失、快遞在運輸過程中被劇毒物品污染、快遞受損……總之就是你的快遞不能安然到手了。如果你相信了,接下來騙子將會開始表演。
真實案例
羅女士接到自稱是快遞公司工作人員的電話,稱其快遞丟失,要給予賠償。羅女士添加對方微信后點擊對方發的鏈接,按要求填寫銀行卡賬號和密碼后,輸入驗證碼。隨后發現銀行卡被轉走一萬余元。
警方提醒:簽收包裹前,務必按官網的信息核實對方身份,并確認是否是自己的包裹。在取貨之后,一定記得把自己的個人信息從包裹上抹去,避免個人信息泄露。
警方提醒廣大市民,無論騙子以何種說辭為理由,只要需要使用我們的銀行卡或其他線上、線下支付手段,就要提高警惕。擦亮我們的眼睛,牢記:
1.接到陌生電話必須核實對方身份(無法核實身份的先做不相信處理);
2.得知網購退款、包裹丟失等消息后,應第一時間與賣家咨詢、確認;
3.任何人發來的鏈接或二維碼,不點擊、不掃描,以免遭遇釣魚網站和木馬病毒;
4.天上沒有餡餅掉,中獎信息別輕信;
5.銀行發來的驗證碼是您銀行賬戶的最后一道防線,任何時候都不要泄露給陌生人。
合公新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