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5年8月6日4版)
在天長市金集鎮草西村草廟山薄殼山核桃種植園,飽滿的山核桃已掛滿枝頭,成群的雞鴨在果林間穿梭、覓食,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村里公開招引果農企業整片流轉不適合糧食種植的高崗旱地,種植薄殼山核桃樹4.5萬多棵,去年帶動村民增收400余萬元。這得益于一流的營商環境和市紀檢監察部門的跟蹤撫育服務。”近日,草西村黨總支書記陳葉桃由衷地感慨。
為實現鄉村特色產業規模增長與基層治理效能“雙提升”,天長市紀委監委創新監督機制、優化為農企服務、暢通民意渠道,為全市薄殼山核桃、芡實、藍莓、黃桃、百合等30多個特色農產業園區發展注入“廉動力”。
“監督既要‘挑刺’更要‘拔刺’,讓干部作風轉變真正轉化為推動特色農產業發展的動能。”天長市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王在兵介紹,面對產業發展中的技術升級、倉儲建設等瓶頸,市紀委監委組建營商環境工作組,實地走訪果農企業、專業合作社以及種植大戶,梳理出病蟲害防治難、交通運輸難、市場開發難、資金周轉難等問題清單。同時,通過村民委員會及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累計收集群眾意見建議285條。
銅城鎮龍崗社區群眾先前反映芡實種植產業園務工工資不能及時發放等問題,市紀委監委了解相關情況后,第一時間聯合市農業農村局分析研判原因癥結,推動鄉村振興促進中心等相關部門和單位優化審批流程,有效解決農企資金周轉難題。
立足特色產業發展項目多、資金多、受益面廣等問題,天長市紀委監委強化與農業農村、財政、民政等部門聯動,圍繞惠民惠企政策落實、惠農補貼資金管理發放等環節開展聯合監督檢查,廣泛走訪摸排產業發展中的農資需求、技術難題和政策落實堵點等情況。運用“鄉村振興學校”“田園夜話”等形式,讓鄉村群眾全程參與特色產業決策,今年該市鄭集鎮長安、鮑橋、老山3個村已就黃桃、鴨梨等果林后期撫育以及鄭集“土”字號家禽等事項進行村民說事,民主協商相關問題34次,群眾滿意度達98.5%。
“我們將牢牢把握天長特色農產業發展實際情況,把護航特色產業發展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起來,作為政治監督重點內容,為鄉村發展保駕護航。”天長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天長市農特產品銷售額達到15.42億元,帶動2.18萬名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