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5月12日母親節,天長市鄭集鎮678鄉愁記憶館內光影搖曳、溫情滿溢。鎮團委精心策劃的“指尖光影,母愛留痕”非遺皮影戲DIY活動在此開展,10對親子家庭沉浸于千年非遺技藝的魅力中,共同開啟一場別具一格的孝親文化浸潤之旅。
活動現場,“皮影共制”環節成為親子情感交流的重要紐帶。在志愿者的專業指導下,親子們攜手制作《西游記》主題皮影。從在卡紙上精準勾勒裁剪,到為人物輪廓細致上色,再到將竹簽與關節精準安裝調試,每一個步驟都凝聚著親子間的默契配合。孩子們專注地為孫悟空、豬八戒等皮影角色描繪色彩,母親們則耐心協助,輕聲探討間,濃濃的愛意在指尖悄然流淌。當完成制作的皮影在幕布后靈動翻飛,伴隨著孩子們稚嫩的講解,《西游記》的經典場景徐徐呈現,母親們欣慰的笑容與現場歡快的笑聲交織,為古老的皮影藝術賦予了新時代的親情內涵。
在“感恩告白”環節,特制的皮影書簽成為孩子們傳遞心意的載體。他們或凝神思索,或文思泉涌,將對母親的感恩之情傾注于筆尖。有的回憶童年時母親的悉心照料,有的表達成長路上母親給予的溫暖力量,一句句樸實真摯的話語,飽含著對母親深深的眷戀。“媽媽是永遠不卸妝的演員,在生活劇場里為我演了五千多天”“原來媽媽比孫悟空還厲害,不用七十二變就能解決我所有難題”“就像皮影需要竹簽支撐,我的成長也離不開媽媽這根‘主心骨’”……這些充滿童真與深情的告白,讓在場母親們熱淚盈眶,紛紛與孩子緊緊相擁。
活動尾聲,親子家庭走進改造后的老劇院,共同觀看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當動畫中詩人揮毫創作,現場孩童也跟著輕聲吟誦;看到李白醉酒的有趣場景,親子間會心的笑容在光影中綻放。跌宕起伏的劇情、精美的畫面,不僅讓大家領略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更在觀影過程中引發強烈的情感共鳴,實現了文化認知與情感升華的雙重提升。
本次活動將非遺活化與孝親教育創新結合,構建起“發現愛—表達愛—傳承愛”的完整教育鏈,營造感恩母親、回報母親、關愛母親的良好節日氛圍。
未來,鄭集鎮團委將持續關注青少年成長需求,陸續推出非遺家書共寫、祖輩手藝課堂等系列特色活動,深耕“非遺里的家風”品牌建設,讓傳統文化成為滋養青少年精神成長的源泉,推動傳統美德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閔家慧)